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第二十五集

(2009-06-21 07:00:00)
标签:

新浪诗词

管窥

词人

河魂

诗人

首联

秦皇

山海关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诗词管窥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

第二十五集

 

本博更新博文请见下一篇 

 

新浪博客优秀诗词每周五评,佳作鉴赏,置顶一周,周日更新

 

 

 

其一、行香子 咏荷两阕之一

一起走过

 

红荷

一湖青山,山上红颜。

鹤飞过,十里云天。

菱舟风雨,翠鸟霞烟。

好邀明月,度河汉,不须还。

 

琵琶说梦,花港听蝉。

醉归处,莲动鱼欢。

心香一瓣,波涌涛笺。

写霓裳柳,浣纱女,夕阳妍。

 

既是咏荷,荷生水底,自然应该与水有关。可是此词起句却如此奇特,不说一湖荷叶,却说“一湖青山”,细品之下,却是极为形象生动的描述,荷生繁茂的时候,绿色的荷叶堆积在一起,的确有“山”的样子,下句“山上红颜”则更见出前句说“一湖青山”的苦心,那万绿丛中摇曳生姿的一点“红颜”,醒目耀眼,一见之下难以忘怀,这样出场的主角已是带着满场的光环,吸引着全体的注意力。本是一个白描的手法,却产生如此魅力,令人叹服。

下句词人将镜头移开,拉到高处,追随着一只(或一排)鹤的身影,直上云天,用飞翔的鹤影,将湖水和云天连成一线,牵出天地间无限的空间。

接着词人引进人影,说是人影,因为这里并没有真的人出现,词人只是用了“菱舟”一词,在读者的心里引发关于人的联想,到此已是一半写景一半抒怀,所谓风雨所谓烟霞,都引人生发出关于人生的坎坷和美好的联想,词人不直言感叹,更不直接描写,而是借助景物和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勾起读者的联想,达到抒情的目的。

由“菱舟风雨”直接落入结句,乘月归去,畅游河汉,“不须还”三字意味深长,又是牵动人心的余音。

下片直接进入抒怀,“琵琶说梦,花港听蝉”,有人为的琴声,有与人无关的蝉声,这些都成了人抒发自己表达自己的途径,能纾解愁绪纾解烦恼。

“醉归处,莲动鱼欢”很有生气,醉归已是一个朦胧的安静的满足的甚至几分惬意的结果,又缀以如此“莲动鱼欢”的生趣,似有无限生机和闲趣于其中。因此词人也是兴致盎然,词兴如波涛汹涌滚滚流来。这个说法如此生动,看荷一天的感受引发了心里无穷尽的诗意,可以写“霓裳柳,浣纱女,夕阳妍”,这里“霓裳柳”说法十分生动含蓄,写尽了柳树的芳姿神韵又不着痕迹,“妍”字于描述夕阳的绚烂明丽,也有一字千钧的效果。

 

 

 

其二、七律:和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韵

 

享受顽童乐趣

告别青林独自飞,枝横叶密助风微。

半生追梦终迟到,一曲还乡盼早归。

好戏高台今谢幕,斛光陋室醉斜晖。

闲来不恋花环颈,辞赋长腔诵布衣。

 

从全诗看,这首诗的背景当是退休初期,换了一种闲适的生活,还要换上一种安宁的心境,这首诗就是抒发退休生活的感受。

首联含蓄而浪漫,“告别青林”一如说告别青琐,指卸掉了日常的工作和责任,这里真正给全句提神的是“独自飞”,乍看上去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可是细品之下,“独自飞”还暗含着一种尊严一种自信的意味。“枝横叶密助风微”似在描述“独自飞”的体验和感受,“横”“密”说的是阻碍,“微”暗含着艰难,首联这两句一推一挽,情绪一扬一抑,委婉含蓄地传达了亦喜亦悲矛盾复杂的心理。

颔联直抒胸臆,站在职业的终点上回顾自己半生的梦想,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虽然大家可能都会告诉自己:这样已经很好了,可是有几个人心中能没有些许遗憾?所以说诗人在这里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人也没有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而是直接抒发自己的遗憾,“半生追梦终迟到”,总是与好机会擦肩而过,总是与梦想留着段距离,这份无奈这份遗憾让诗人感慨万千,但是伤感刚一露头,就被豁达的心顺了出去,“一曲还乡盼早归”新的希望新的目标,归乡的梦想,怀旧的情结,让诗人的心底又唱响了欢快跃动的歌,诗人放下了那些遗憾和无奈,甚至盼着快些结束这里的一切,快些回到故乡的怀抱。

颈联以略带自嘲的口气,描述当前的情形:精彩的大戏,迷人的舞台,谢幕之后都成为过去,为今之计最为现实的生活是“斛光陋室醉斜晖”,这个“醉”字,不仅是酒醉,诗人虽实写的是酒,是在斜阳草屋里自斟自乐的闲适,“醉斜晖”细品之下意味深长,“斜晖”代表了人生的全部剩余,剩余的时光,剩余的激情,剩余的精力,剩余的梦想,剩余的……这里着一“醉”字实在有于无声处震撼人心的效果。

尾联上句有些难解,不知“花环颈”的确切所指,不过“花环颈”所指代的意思还是能体会一二的。表白自己不再迷恋世事繁华,不再追逐奇香异草,只把那长歌短调,唱出平民的生活,平民的烦恼,平民的快乐,平民的追求……“诵布衣”明确表达了诗人的坚决彻底的平民立场。

 

 

 

其三、七律·过山海关【下平一先韵】

 

楚江闲鹤

锁钥咽喉不老关,危楼冷堞矗千年。

沉浮星汉秦皇梦,吐纳风云魏武篇。

莫道桑田埋画角,当知海国识烽烟。

城头极目怀今古,一望秋山已肃然。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山海关以其古老的传说悠久的历史,一直吸引着诗人骚客的足迹,吸引着亘古不变的诗心。

首联以“锁钥咽喉”极言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战略地位之独特,是两京门户,有锁钥之功咽喉之要,千年不老,虽伤痕累累,历尽战火考验,危楼高耸,女墙巍峨,一直尽职尽责的守卫着中原大地。

颔联回溯山海关沧桑沉浮的悠久历史,用了两个典故,极言山海关曾经的风光,或者说曾经是一代枭雄风光历史的不朽见证,据说那里曾是秦始皇寻仙入海的起点,诗人所言“秦皇梦”概指此一传说。当年魏武帝曹操登临碣石横槊赋诗也在此地,以“沉浮星汉”喻秦皇不着边际的长寿梦,以“吐纳风云”状一代枭雄曹操的雄才大略,也见出诗人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独具特色的理解,带着明显的主观色彩。

颈联稍转,暂时离开眼前实景,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空间,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将镜头暂时拉出历史的环境,投向比历史还要深沉博大的空间,从两个轴向上继续解读对山海关的观感,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镜头转向了空间,但历史的主观的眼光并没有变,依然是带着强烈的历史感来观察体验这片土地。“莫道桑田埋画角,当知海国识烽烟。”由“桑田”、“海国”这广袤的空间引发联想,所生联想却是山海关几千年的烽火四起硝烟明灭的真实历史,“埋画角”“识烽烟”说的含蓄而抽象,在读者这里却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历史的镜头一幕幕拉开,象过电影一般,回放着山海关英雄的历史,英雄的遗迹,英雄的牺牲,英雄的奋斗,作为铁一般坚实的见证,仿佛雄关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都记录着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的伟大业绩,你只消认真地像对待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那样地观察,就能读出这段沧桑历史。

过尽了电影,读完了岁月,诗人的心思在逐渐落回到现实,“城头极目”还带着些许不舍,似乎人在城上,思绪仍在今古之间飘来荡去,自有一种恍惚错置的时空感控制着诗人一般,“一望秋山已肃然”则将这全部的厚重和全部的含义,都淡入群山,大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烟雨中”的沧桑感慨。其实,细想下来,本来无一物,站在山海关的城上,所看到的本就是一片肃然开阔的秋山,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感慨,都是出自诗人的主观,于今,这一切又复归于原来本色,可是从这首诗徜徉下来,我们却再也无法回归到原来的空明冲淡中了,这就是这首诗带来的神奇的艺术效果。

 

 

 

其四、冶游归来之二

 

艾诗人

鸟自悲情唱,花于蛱蝶飞。

所经旧山水,终是活芳菲。

知遇处心记,别离怀念归。

沿途多露叶,一任湿轻衣。

 

诗题为“冶游归来”,自是写玩完了的感受,一般不离开回味、满足、疲惫、兴奋的范围,但是本诗所回味所联想的内容颇有几分独特。

冶游归来的时刻,应是日暮前后,鸟儿归飞的时候,归巢的鸟儿都唱着欢快的歌,可是在诗人听来,这鸟的鸣唱却是悲情伤感的,首联起句的突兀和强烈的主观色彩,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花于蛱蝶飞”,乍看之下也不合情理,本是蝴蝶绕花飞,哪来的花于蝶间飞的情境,这也是一个色彩强烈的主观镜头,在诗人看来,蝴蝶实在太多了,没有那么多的花,加入这样的主观观察,于现实状况而言,说花绕着蝴蝶飞还是更加真实贴切的,花少蝶多争风吃醋,大概这也是鸟的歌声也染上了悲情的缘故吧。

颔联承上进一步地明确主观色彩。“所经旧山水,终是活芳菲”一看之下,让人生出莫名的凄凉来。“旧山水”无甚特别,可是在“活芳菲”的映衬下就有了不同的含义,一死一活之间,可能诗人也只是想表达物是人非的感受,旨在宣泄山川依旧花色不同的沧桑感,可是这里到底要传达什么并不重要了,因为“旧山水”与“活芳菲”构成的直觉刺激占据了首位,强烈的对比使人心感到莫名的震撼,无暇去细味个中深意,这两句产生的直观的艺术效果令人吃惊。

颈联始转,似是生发议论,这议论过于低调过于萧索,以至于更像是一声叹息:“知遇处心记,别离怀念归”,(诗人没有标注是五律,所以此处不能算是失对)单纯的低调的愿望,单纯的低调的想法,似也与冶游的主题不太相干。虽则低调,却并不哀伤,那种没有起伏的平淡语气却能刺伤读者的善良希望,读到此处,会感到有种淡淡的挫折感落在棉花上,只是不很爽快,还不至于悲伤,这就是诗人不经意间的分寸感。

尾联离开主观视野,竟写起身边景来。“沿途多露叶”是不折不扣不加任何雕饰的实写,而“一任湿轻衣”则透着洒脱和开阔,仿佛看到诗人轻快的脚步,踏在凝满露水的草叶上,给读者留下一个轻松欢乐的背影,这份轻松这份欢乐,不是通常的冶游归来的浅薄的快乐,而是经过几轮严肃的思考权衡借着平淡和分寸得来的,这便是此诗的独到之处了。

 

其五、浣溪沙二首之二

河边人家

滴滴阶前叩素心,潇潇竹影和清音。悠悠钟响破寥晨。

真有情时情不老,似无意处意生根。哀思遥寄大河魂。

 

词人自己注明,这是为纪念黄河漂流勇士遇难二十周年而作。没有一字提及漂流事,只就感受生发意象,营造一种伤感气氛表达哀思表达怀念。

起句“滴滴阶前”主要说声音,写雨敲门前石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这声音由于它不变的节奏不变的位置不变的强度而骚动人心,构成一种实实在在难以逃避的干扰,在人心上形成压力。就像夜雨梧桐,就象红烛垂泪,引起人悲伤的情绪。“素心”传达着一种生存状况,也是一种精神现状,那种简单单调的生活和心无旁骛的精神,对于死者来说,这是一个长久保持下来怀念之情。“扣”则超越了干扰的界限,有“砸”的意味,点点细雨,都像是击在词人心上的重锤,每一下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让自己保持起码的常态。

“潇潇竹影”则写眼前所见,细雨微朦,透过迷蒙的雨雾,看到的是寂寞的竹影在风中摇曳,“和清音”指的是竹影与阶前冷雨的声音相和相谐,构成和谐的自然环境自然音响,这种和谐对于内心激烈冲突、每一声雨声都像敲在心上的词人来说,就像一个压抑的挣脱不开的网。这里“清音”与“素心”异曲同工,“扣”与“和”却完全相对,体现了词人内心与环境气氛的冲突。下句从这个看不见的网说开,同样与和谐的自然相冲突的“钟声”响起,仿佛替词人冲开了这密集的网,一个“破”字下来,词人的心里似乎顿时清爽了许多。

下片伊始,放下上片的情绪气氛不论,直接生发议论生发感叹。都说有情易老,词人却反其意发表独到见解:“真有情时情不老”,这里有个视角的问题,人们说的有情催人老,词人说的是,真正的情意是永远不会褪色的,漂流至今,牺牲至今,二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如在目前,这就是“真有情时情不老”的真正意义。“似无意处意生根”从字面理解倒并不难,但要说起深层的含义,真不好妄猜。或许指黄河漂流纪念工作的进展,是烈士和词人不曾料到的事情。

到此为止,一份永不退色的真情,一个永远矗立的雕像,故人心底永远的伤痛,路人心中新起的敬仰,有了这些,终于可以告慰逝者:“哀思遥寄大河魂”。“大河魂”尤其震撼人心,漂流英雄献身的彻底,唯有大河才知道他们的魂灵寄于何处,词人以此作结,既是实写,也在这里重笔浓彩,强调漂流英雄的伟大牺牲,令人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