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第九集

(2009-01-18 07:23:45)
标签:

新浪博客

优秀诗词

管窥故友

起句

柴扉

荒村

阮籍

麦积山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诗词管窥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

第九集

 

 

其一、《七绝/冬访荒村随吟》

月下求师者

倦鸟凄风催暮寒,斜烟透瓦犬声残。
   隔墙犹感伶俜影,未扣柴扉先楚酸。

 

开篇一幕,孟冬晚景,荒村野岭,一片苍凉。“倦鸟”急归,加重了暮色,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情绪,明朗的日子里,鸟儿总是这世界上最活泼最快乐的尤物,只要自然中有点点生机,鸟儿就会纵情歌唱欢舞,而这里鸟儿是疲惫的,却要在“凄风”中奋力挣扎,想尽快回到巢中,先给这荒村暮色点燃了一层阴郁压抑的灰暗,“凄风”也是色彩极浓的重笔,配以“倦鸟”,更让这荒野中赶路的匆匆过客感到几分孤独和落寞,一入荒村,行者就感受到了暮色中那种了无生机的冷寂和荒凉,这时候,直切一个“催”字,更让人心生出许多急躁焦虑来,远行的人茫然四顾,只感到阵阵寒气锥心透骨,仿佛催命一般的让人难安。

紧接着,镜头拉近,一缕斜烟缓缓升起,也许换了另一种情形,这点烟火能让远行的人感到一丝温暖,想尽快投奔那烟火升腾处的温馨和亲切的氛围中,可是,行者看到了,轻烟是从残檐破瓦中渗出来的,虽未直言破字,可是炊烟不是从烟囱里升起来,而是充满了屋子然后从瓦片缝里冒出来,至此已经完全可以想见屋内的情景了。在这样的场景中,又传来几声有气无力的狗叫声,通常情况下,狗吠声就像鸟鸣草长,是渲染乡村活跃动感的生活气息和生气蓬勃的自然音声,鸡鸣犬吠之声,从来是清朴民风田园生趣的象征,可这里落一“残”字,反其意而行,更见荒村之冷清破败。犬声象征了人气,残字勾连出萧条,有人气却了无生机,更让人心生落寞寒意。

下句写人,却仍不见人,而是描述隔墙所“见”,由前面的景色铺垫,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人的注意力随着斜出碎瓦的炊烟进入了破败的小屋,已然“看”见了屋内的“伶俜”瘦影,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外面人的关注,二是屋内人的辛酸,这两层感受如此强烈,以至于力透墙壁袭人心魄,所以称“隔墙犹感”可谓浓墨重彩的渲染了。

结句承上,这样心潮起伏的浓烈感受,让人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想要进入屋里去关照一下或者安慰一下落魄的“伶俜瘦影”,伸手去推柴门的一瞬间,却再也抑制不住心底的酸楚。“未扣柴扉先楚酸”不是一个复杂的心情,而是一个略带踌躇的动作,表达的不是欲言又止的修饰,而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屋内人的落寞辛酸,荒村里的凋零破败,了无生气,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一事能够改变得了的,这是一种漫无边际的沮丧。因此欲扣柴扉之际心底泛起了无可奈何的酸楚和痛苦,一双手也显得有些犹豫不决了……

这首诗最令人震撼的是“犬声残”和“隔墙犹感伶俜影”二句,最形象最生动最令人感伤引人共鸣,那种直观的强烈的感染力冲击力绝不是几句花架子鉴赏语言能道出一二的,当时想做首和诗,可是面对这两句真是一筹莫展。

美中不足的是最后一句的“倒韵”,“楚酸”二字的牵强,多少影响了全诗的美感,不如改成“泪眼酸”之类,虽显平平,但不伤大雅。

附上我的和诗,即可见出我在“犬声残”和“隔墙犹感伶俜影”面前捉襟见肘囊中羞涩的惨状来,精心雕琢的艳词丽句也无法掩饰我在这两句鬼语面前的无能为力。

 

附录:

关山草老水流寒,瓦破西风瘦影残。

几点炊烟添暮色,柴门深闭客心酸。

 

 

 

 

其二、七绝 甘肃天水游 麦积山 之二

侪石

 

峭立云崖百丈梯,梵烟渺渺万山低。

佛颜久看皆含笑,天上人间两入迷。

 

据作者自注,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约50公里的秦岭山脉之小陇山中。周围山奇林郁,溪石联映,风景优美,有小江南之称,素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最初有许多天然之岩洞。后经历代开凿,架设栈道云梯,远远望去,宛若一幅巨大画屏一般。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四大石窟。而麦积山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麦积山素有“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之称。

这首诗写麦积山外飞天盛状,感受佛祖清澈澄明的内心世界,令人产生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幻觉。

起句山崖突兀眼前,巍峨陡峭,高耸入云,这种平地拔出起落无端的句子,令人的精神为之一振,那从天而降的百丈悬梯,将人的感受从这震动中陡然醒转过来,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山顶云间。

那里梵烟渺渺雾笼云蒸,一片神秘迷茫的境界,在一种不知今夕何夕不分天上人间的幻觉控制下,人已经顺着百丈悬梯来到山顶。站在烟笼雾绕的云顶,俯瞰万山,万山也为之飘渺变得渺小起来,人在雾中烟在云里,人烟雾云还有这脚下的山崖都好像消失了边界,这种超然物外的感受净化了心灵,卸下了平日里沉重的精神压力,一时间人们得到了精神的解脱,徜徉于物我两忘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神奇感受中。

带着澄澈清明的心,再看那山上雕塑的大佛,感觉这些石质的佛像好像生动鲜活起来,有了人的神采,带上了人的气息,越是凝神细品,越能感受到那慈悲的笑颜如莲花般绽放,像是开在人的心底,于是乎人心进一步净化,心底的莲花与佛祖的如花笑颜开在一处,融于一体,真正地陶醉于这神奇静谧的气氛中,人心与佛心好像有了某种交流,一种神秘的体验在佛祖与人的心灵之间传递流动,带走了尘俗的烦恼,流来了安宁和恬静。

人心沉浸在久违的纯净如婴儿般的境界中,感受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永恒幸福和安宁,天上和人间消弭了界限,人心与自然没有了隔膜,人的肉体还活着,却体验到了那种大幕落下之后的永恒界中的静谧恬淡的和谐美。

这就是这首小诗给我们带来的神秘体验和永恒接轨的幸福感受。

不说技巧了,对于能给人以如此安宁幸福的体验的东西,能以如此和谐超然的节奏带给人永恒意识的东西,我们又何必再去解剖分析它的声律,徒劳地用人为的规则翻检所谓的格律呢?人与自然的同一就是最美的韵律。

 

其三、青玉案.岁末农民工

(第十二部韵)

文韬

离乡背井人消瘦,屋架上,黄昏后。

大雪纷飞年已叩。

乡关何处,可曾备酒,父母安康否?

 

茫茫人海车前候,常遇游人厌身臭。

自愧浮生天不佑。

蓦然回首,但凭茧厚,能有谁人富?

作者自述:一月十日,刚发完博,突闻老家一乡亲在吉安浒山的一黑矿主处挖钨矿右手被炸掉,要我随同他家人前往处理。想着乡亲的不幸遭遇,便二话没说去了浒山。

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了这样的襟怀,这首以农民工的口吻所作的岁尾感怀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情致了。作者的博客上,还有一群衣衫不很体面但却笑得非常天真淳朴阳光灿烂的青年农民工的照片,很令人感动。

这首小词以概括农民工生活的突出特点作为起句,直接点出本质内容,“ 离乡背井人消瘦,屋架上,黄昏后。”“离乡背井”是他们的无奈,他们都是生活在穷乡僻壤,非离乡背井才能找到他们在家乡苦劳苦作也得不到的东西,想要生活有所改善,对于这些农民兄弟来说,目前只有此路一条,这像是他们的宿命,也像是他们的梦想,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无奈。“人消瘦”是他们的现状,是他们的艰苦生活造就的必然。多数农民工没有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他们出来打工的方向大部分都集中在建筑业,做着最低级最粗糙的泥瓦工,所以他们大部分生活的地点是在那些半成品的“屋架上”,辛苦正如梁上燕,高来高去讨生机。只有黄昏时分才是属于他们的自由时间,想想家乡想想家乡的妻儿父母,便会在疲惫的睡梦中露出幸福的笑容。单调的生活,简单的快乐,就是他们毫无保障辛苦劳作的全部的精神慰藉。

下句转折,这简单的平静也起了波澜,年关渐近,“扣”字十分生动,把那种被动的处境渲染的十分贴切。不知岁月几何不看日升月落,只埋头劳作偶尔梦想一下简单的幸福和富足便已满足的日子也是不能维持的,农民工们此时也难免望着家乡想起很多很多,“乡关何处,可曾备酒,父母安康否?”上片一问作结,给下片的展开做了铺垫。

下片伊始,点出此问的原因。“茫茫人海车前候,常遇游人厌身臭。”春运人满为患,归心似箭的人们猫走猫道,鼠走鼠道,只有那些没有地位没有本钱没有关系也没有亲人的农民工,在茫茫人海中苦苦挣扎,等待着,等待着那绝望的机会将自己带回家乡,好好过个春节,在父母面前尽尽孝心,给望眼欲穿的儿女带点好吃的,给独守空房的妻子带点惊喜,可是就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愿望也难以实现。在失望中苦苦等待,在白眼中默默忍受,谁会伸出援手,谁会投以尊重?这是普遍的社会现实,他们只有接受,没有抱怨。“自愧浮生天不佑”,这是完全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替他们说出的心声,平静淡漠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和处境。读来令人泪下。古来多少文人骚客曾经作过这类尝试,替弱势群体抒发心声,可是就算是元稹李绅白居易的新乐府的努力,也脱不开士大夫的身份隔膜,能做到这样的水乳交融的绝无仅有。农民工与作者就像兄弟就像子侄,没有距离没有分歧更不用说立场的差异了。“蓦然回首,但凭茧厚,能有谁人富?”最后的结句水到渠成一气呼出,就像是发自农民兄弟的群体的呼声,呼唤着觉醒呼唤着振作呼唤着自强呼唤着希望,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怎能凭厚茧劳作,要致富要过好日子,不能这样随顺命运出身,要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本词最大的特点是贴近生活贴近主体,就连辛词中最有田园气息的那首《清平乐村居》,也是一种远观的视角,不能融入平民生活的深处,只是站在高处欣赏或者同情平民的疾苦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说白居易的《缭绫》中流露的勉强和得意。而这首词的作者却能出于民间歌于民间,双脚站在农民工兄弟的位置上说农民兄弟的心语,梦农民兄弟的向往,这才是最难得也十分罕见的,个人以为,有老杜邀邻翁喝酒的亲切和质朴,深得老杜神韵。

 

 

其四、2009年新年遣怀十五部之一

一起走过

春风翻落九重天,苦难星球又一年。

不是心魔人放纵,何来酸楚自熬煎!

纸船金逐兴亡梦,新漠沙怜稻菽田。

碧血霓虹一般亮,城乡亮罢亮黄泉。

 

自注:人欲真心魔也。人类和自然双重破坏者乃以生存的地球。地球的生命正在加快终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诗人一组岁末感怀诗的其中一首,一般来说,感怀诗从阮籍到陈子昂,从抒发个体的压抑情绪到咏叹先驱者的孤独寂寥,虽说从大背景中已经有渐渐开阔宏大的气象,“骨肉尚相薄。他人安得忠。”的慨叹比之“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阮籍咏怀三)的牢骚显得大气豁达了许多,更不必论“念天地之悠悠”的悲壮慷慨,与“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的偏狭自我相比之境界的攀升。但是,这些都还没有离开个人的主观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的牢骚和情绪。而有些感叹天地永恒与人生无常、宇宙无限与个体渺小之间的矛盾的感怀诗又难免流于空泛牵强,像《春江花月夜》那样。

这首诗比之前人的感怀感遇来,从内容立意上有了创新,诗人所感叹的,不是与个人遭际直接关联的感受,而是从整个人类对于资源的无止境的贪婪所生发的感慨,颇有特色。

起句大气跌宕,翻江倒海般的气势,描写春风过处,九天颠覆的场面情景,宛如人类远祖时代那场惊天裂地的大灾难一般。让人联想到于今之人翻天覆地不知餍足的强烈占有欲和惊心动魄毫无节制的疯狂掠夺。紧接着下句开始替地球感叹:“苦难星球又一年”,不说人类的苦难,而说人类的家园地球的艰难岁月,好不容易又熬过了一年,这里似乎隐含着对地球的担忧,也是对人类前途的忧虑,这种深沉的担忧深入人心,让人产生悬置感。

颔联承上,直抒己见,造成地球苦难、危害人类前途的,正是人对心魔的无休止无节制的放纵。心魔就是人自身永无尽头的贪欲,贪得无厌本来已经造就了个人的全部苦难,集体的不知餍足的贪欲还正在造就人类的苦难,甚至可能演变成人类的最终毁灭,心魔泛滥,煎熬人性,毁掉了人的生活,毁掉了人的幸福,毁掉了人的安宁,更毁掉了人享受生活的能力,这种集体的心魔放纵的后果,就可能像心魔毁掉人类个体那样,最终毁掉整个人类。

颈联紧承颔联,从颔联抽象的概论中,转入具体的描述。由于拜金的狂潮泛滥,对财富的渴望挣脱了所有的束缚,一路飙奔,圈地毁田,砍伐林木,为了一己之利,谁计明天在哪里?“新漠沙怜稻菽田”这是一个很反常的现象,米粮田反倒成了被荒漠流沙怜悯的对象,既是实写现象,也是暗喻社会现状,踏踏实实的作风受到讥讽,投机取巧成为今人的信条,创造财富被看做愚蠢鲁钝不知变通,泡沫经济成了时尚流行的招牌,这一切都暗淡着人类的前景,糟蹋着古老的品流,让人精神上无所寄托,追求物质无所顾忌,这些正在毁掉美好的梦想,毁掉人类的希望。

结句含义深沉,浓墨重彩,“碧血霓虹一般亮”,读罢心神惊悚背后犹寒,瘆人的碧血,是生命的底色,闪烁的霓虹,是飞舞的泡沫,人们已经分不清两者的差别,盲目的物质追逐已经消磨了人类的勇气和睿智,最后的一句像是一句谶语,深入骨髓,振聋发聩,劫数在此,无处可逃。那种不容置疑的口气,坚决执着的判断,让人在绝望中还生出些许恐惧,就是最后的审判也无法脱离这疯狂的永不餍足的人欲心魔。

全篇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审视人类的行为,冷僻现实的思辨,色彩浓烈的意象,给人以不容置疑的沉稳的压力,发人深省,极具震撼力。立意上比以往的咏怀感遇诗要大气开阔,比感叹人生无常的诗篇更现实具体,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对仗工整,语言质朴,典雅凝重,很有力度的好诗。

 

 

其五、归朝欢·思友

我也浮舟

独酌浊醪思故友,故友天涯正奔走。

披风沐雨创新章,辉煌业绩光天宙。

壮年豪气抖。蟾宫折桂摩星斗。

啸苍穹,君家自是,千丈擎天手。

 

   我与君同生于丑,时代烟云都看够。

无须言语造矫柔,深情厚意长相守。

赋诗当问候。南疆可有相思豆?

倚柴扉,蓬松醉眼,细看嫩黄柳。

 

如题目所言,这是一首思念友人加上感怀的慢板,读来却令人感觉格调轻松节奏张扬,毫无压抑愁闷的情绪,只有明快亮丽的心声。

开篇的几个意象,“独酌”“浊醪”“故友”按照通常的理解,会接续一番沧桑寂寥的感慨,事实上,下句也承接首句,似乎正在向苦闷惆怅的方向迈进,“故友天涯正奔走”我在此地独酌思念,他在彼处癫狂奔走,“奔走”二字形神兼备,让人联想起在汨罗江边“披发如颠走如狂”的屈原的形象,这样地引进故友,让人心生温暖的情愫,不只不觉间已经与词人的心走得更近了,对这奔走的故友产生了如词人一般的关注和牵挂。“天涯”二字更见情真,人各一方天涯路远,更增添了彼时的思念,而且“天涯”与故友相关联,难免令人联想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就这样不经意间随便一点,便容纳了王勃念友的最高境界,内涵丰富发人联想。

下面接着这奔走的形象,继续描绘故友的现状,“披风沐雨创新章,辉煌业绩光天宙。”说到友人的辛勤执着,和辉煌成就,光照天宇,如在目前。亲切温馨的回放镜头,使得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壮年豪气抖”,地动山摇的气概,激情奔放的张扬,迷离间仿佛看见词人竖起的大拇指,这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有一份自豪,这自豪感由于这大气豪放的一“抖”而充盈天地间,这一“抖”仿佛空气也跟着颤动,更不要说人心了,这奔放的自豪感,消弭了自己与友人的个体距离和隔膜而融于一体,还有什么能比这毫无芥蒂毫无间隙的自豪更能说明二人之间亲如一体的坚固友情呢?至此,气氛高张,节奏激扬,没有顺着起句的意境想当然地走向抑郁和苦闷,而是将这种对友人的思念转化为热烈的掌声和真挚的喝彩。

“啸苍穹,君家自是,千丈擎天手”,从自己的感受中伸展开来,赞美朋友的力量豪气和影响,说朋友是挥洒苍穹的千丈擎天手,虽显夸张,但这夸张却再次将那种自豪生发光大,像一阵紧密的鼓声,敲进读者的心里,让人感到振奋和鼓舞,这鼓舞的力量与朋友的业绩联系在一起,朋友的形象在读者的想象中更加锦上添花流光溢彩。上片就在这气势张扬的明快节奏中大张旗鼓地落下帷幕,给人留下意犹未尽的余味。

可是,来不及回味,词人短暂地缓了一口气,借着这高扬的气势,一个急转身,平地又挑起一个高潮。下片起句从我说起,与君同庚,按照惯常的思路,一般会把话题转入慕君才调业绩自愧弗如的一番感叹,这也是通常的怀人诗常见的路数,但是这里却灵飙一转,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我与君同生于丑”的起势不是为了抒发你我差距感叹中年落伍之类的情愫,而是为了进一步抒写二人的“同”的,面对朋友的成就,面对朋友的勤奋,既然朋友在奔走,而自己在独酌,二人的人生路想来早已是殊途,而作者此时看到的却是同归,“时代烟云都看够”,这才是二人的共同之处,道不同不但不能对二人情义有丝毫影响,反而更加知心了。这让人联想到屈原和渔父,甚至联想到黑塞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在信仰追求中殊途同归的两位主人公的友情。这友情升华到超然境界,不会为世俗的差异而有丝毫影响,留下的只是二人共同经历的时代风雨人世沧桑。所以词人说“无须言语造矫柔,深情厚意长相守”,这里的语言归于质朴简单,和前片的大气豪迈相映生辉,前片是朋友叱咤风云挥洒天地的进取,一如歌尔德蒙的尘世之旅,后片是自己云游天地闲云野鹤的隐居,一如纳尔齐斯的恬淡简单,二人都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尽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一个在浪尖,一个在谷底,一个在中心,一个在边缘,二人的心却凝结一体,彼此相惜相念相互理解。“南疆可有相思豆”问的委婉温馨,想来十分有信心,朋友此刻也正从繁忙的奔走中停下脚步,向这里发出会心一笑,“倚柴扉,蓬松醉眼,细看嫩黄柳。”他看到的还是那个闲云野鹤般的迷离醉眼,看到的还是那颗自由奔放的心灵,看到的还是那个心心相念的挚友情怀,看到的还是少年时代那纯真澄明的友情,“嫰黄柳”一语双关,余味无穷,既是实写词人眼下的生活,也象征着二人永远不变的友情,全词以兴结束,令人生发联想,真是魅力无穷。留下一对同门异路生死相知的兄弟的生动形象和纯洁友情深植脑海挥之不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