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第七集

(2009-01-04 07:22:46)
标签:

新浪诗词

管窥

词人

起句

复堤

楚客

伯牙

三千里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诗词管窥

新浪博客诗词优秀作品管窥

第七集

 

其一、从姚泉名友处看到此诗,没有找到它的作者风之歌,在此致歉

一望三千里,两江堤复堤。
但为鸿雁落,何作杜鹃啼。
芳草连天远,好风过野低。
伊人游汉上,楚客此时迷。

 

这首即景小诗写得开阔大气,饶有兴味。起句“一望三千里”从纵向的开度上划出一道无边的界限,三千里到底有多远,肯定在视线不能极处,但是似乎又有边界可及,吊人胃口,引人注意。接下来横出一笔,“两江堤复堤”,从横向上勾勒边框,堤复堤,既写出了实景,又是虚写两江观感,重叠的堤岸构成了横向的层次感,使得这两句在大笔勾勒两江纵横的立体画面的同时,还勾画出修饰性的一笔,在纵横开阔大气恢弘的场面上,描出细节部分的错落有致,把两江沿岸的景致刻画的层次分明带着动感,堤复堤的感觉是跳跃式的,也是流动的,所以起句短短十个字,诗人给我们展示的竟是一幅流波溢彩的汉江全景图。

颔联用反诘句式调侃子规啼血沿江而来的传说,说的是这里只看到鸿雁起落的壮美景色,哪里还有杜鹃啼血的痕迹?这是借用古老的典故点出这里的风物人情的现状,点出两江沿岸的气氛和风貌,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色,大雁的起落既壮观,又有那种静谧超然的神秘,看着雁飞雁落,能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力量,让人的心与自然的节奏更加接近,与天然的气氛融于一体。

颈联写岸上景色,基本沿着起句的视线走向,也是一望千里的芳草一直连到地平线消失的极处,草地上和风阵阵,所过之处悄无声息,但见草低一分,不见风动一寸,静谧自然无比神奇。

诗人精心营造这样空旷超远的境界和安宁祥和的气氛,是为了人的出场作的铺垫,结句点出人物,在这样空茫的汉江上,有伊人游玩浏览,给这开阔平静的场面上点缀了一点艳色,像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样惹人注目。这效果就如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境界一样,铺垫至此,诗人仍然没有满足,他还要给这一切填上一个看客,“楚客此时迷”,给这首诗作了个结,却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读者的感受被定格在“楚客”的迷上再难移开了。

 

 

其二、《七律/生日感吟》

月下求师者

蓦然回首风云远,天命唯知逾两秋。

纵意书山功未济,劳心商海志无酬。

豪情漫向桃源舞,傲骨偏归酒肆收。

叹是终南空紫气,长安醉写罔期眸。

 

这首生日感怀之作很有特色,起句高处落笔,诗人像是站在一个很空旷的地方,登高临远,诗人的身影与周围的景色相融,影在风中,云雾缭绕,分不出彼此。诗人在生日这天回首往事,往事也如这飘浮缠绕的流云一般,淡入记忆,淡出生活,或许生命中曾经有过的轰轰烈烈,曾经的惊心动魄,都在这一个瞭望的瞬间大而化小继而归于虚无了,连生命本身的客观存在——此一具肉身都融化在浮云缭绕的空间里,像是不复存在了一般,这一刻,是实实在在的知天命的心绪,实实在在的知天命的意境。

颔联承上,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中,好像从登临的高处落到实地,情绪也随之现实了很多,想起自己几十年来的追求和奋斗的历史,回想起诸多不能尽如人意的遭际和现状,概括地表达了一种不能满足的无奈和落寞。从少年起就有志于读书,却没有理想的收获,半生操劳商海沉浮,却也没有得展宏图远志,一番心血就这样荒废,半生的辛苦所得甚微,想来难免惆怅,年增岁长,回想过去种种,与当初对自己的设想和期许相距实在太远了。

颈联转入内心深处,抒发心曲,对于人与生俱来的自我期许与客观现实的冲突,人在主观世界中的自我观照与现实的客观世界里人的行为方向之间的差距,诗人有很深刻的体验,这联略带自嘲的口气所表达的伤感,深入人心,引人共鸣,自嘲的效果就在于,诗人并不是把这种冲突完全归咎于现实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残酷,而是也暗含着对自己的失望,孰多孰少,谁对谁错,是否怨悔,是否接受,恐怕都不是个人能回答得了,这只是个现实的结果,这个结果本身是个人和这个世界一同造就的,我理解所谓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分寸感也包含这层意思,就是对待命运的态度,这不是一个诗人对待诗的态度,而是一个个体对待生命一个个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它让我想起了“落拓江湖载酒行”的意境,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说的也就是这层意思吧,自嘲中略带伤感,沮丧中还暗含欣慰,就如本诗起句中的云天一体天人不分的境界一样,人的追求和现实的回报之间有这样一个清晰的分寸,不惑与天命之间的年龄的人,能看到这个分寸的大有人在,能用自嘲的心情接受这个分寸的人,则非是豁达冷峻之品格莫属,于人于己都存着一份客观冷静的审视态度,方能以平静坦然的心态面对现实与憧憬之间的差距而不去怨天尤人。

尾联仍是自嘲的口吻,感叹自己生在长安长在六代帝都,迎着紫气纷纭的都市奔波半世,竟然两手空空难成霸业,只有在半醉半醒之间回头去看一眼曾经的期许和愿望了。

这一句意味深长,耐人深思。只是稍显拗口,影响了一些神韵,从意旨上说倒是没什么。

细品之下,自嘲式的无奈伤感,给人大气豁达之感,伤感的情绪在略带调侃的语气间越发地显得沉郁深厚,落到实地,没有那种虚无缥缈强说愁的做作,而是处处体现出不得不说又不想多说的那种拿捏的分寸感,诗为心声,我不相信这是出于诗人的写诗技巧,这应该完全是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因而才会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其三、水调歌头

楚天居士

无寐望天宇,寻找那颗星。

不知何处方位,思绪绕魂萦。

但见金牛座里,只是晶眸闪烁,脉脉若含情。

却又荧光暗,哪里是卿卿?


似流水,如奔瀑,月华清。

仰头问月:知否阿妹可漂萍?

玉兔吴刚不语,丹桂银蟾示意,心窍豁然明:

堪配清纯女,出水玉婷婷!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起句先把读者带到茫茫天宇,和因为思念种种而难以入眠的词人一起去“寻找那颗星”,这开门见山的起句质朴突兀,词人说的十分肯定,好像他确定不移在浩瀚宇宙中一定能找到他要的那颗星,但是读者却不明就里,感觉到他的迫切和执着的心情,只好被他牵着一路跟他找下去。“不知何处方位,思绪绕魂萦。”词人不知道他要找的那颗星到底在哪里,只是漫无目的地搜索着,“思绪”句又加快节奏,再进一步表达他的急迫心情,感觉得到词人内心压抑不住的激烈情绪,仿佛要是找不到那颗星,词人就活不下去了一般。读者不自觉地被他的激烈情绪感染,内心里很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下句一转,气氛开始明快,词人找到了他的目标吗?“但见金牛座里”有晶莹明亮的眼神闪烁,似有无限情意,好像召唤着词人,词人激动万分,对这颗星生发了无限的向往,欲奔向自己寻找的目标。可是此时此刻却又生变故,词人的情绪也陡然黯淡下来,他发现天上那颗金牛星忽明忽暗,捉摸不定,他一时之间对自己的信心也起了怀疑,到底哪里是他要找的那颗星呢?上片里这最后的一转,将恋人那细腻曲折的心思渲染的淋漓尽致,且不露痕迹水到渠成。

下片起句又是一派茫然无着的失落,由希望而生发的绝望攫住了词人,流水奔瀑月华都是流动的东西,都是人们向往拥有可是用手却攥不住的,这一刻,那闪动的星辉,那含情的眼神,都纷纷流走,一切都重归于茫然无措,而且三个流动的东西也是有层次的,以速度来说,流水比奔瀑缓慢,流水渐渐加速成奔瀑,继而又融化而为月华,现实的的东西归于虚无,看似拥有的东西星云流散成飘渺不定,这是词人这一刻的心理感受。万般无奈的词人还不甘心,他认定那“脉脉若含情”的眼神融化而为月华,于是又举头问月,是否见到我的阿妹漂泊流落到此?吴刚玉兔这两个能说话的不回答,却有丹桂银蟾示意,而且“示意”二字也关乎心有灵犀,意会比语言本身更有表现力,词人心窍大开,他要找的那颗星就在这里,在他意会的同时,奇迹也出现了,他看见“出水玉婷婷”的佳人就在那里……

全篇文字平实不事雕琢,直叙心事,但是细心的读者能发现其中剪裁的功夫,上片中每两句一层意思,每两句一个转折,有很多留白让人想象,恋人的细腻生动的曲折心思全在这转折处的留白中。下片起句更是大处着笔,三字一转,一路带出多重深意,手法精湛值得借鉴。

 

 

 

其四、菩萨蛮·戏咏梅次墨菡韵
姚泉名
每回春到因卿醉,归来不洗沾香袂。
明月水光凉,依依照试妆。  

未嫌花信晚,总劝东风软。
相对不妨痴,别提那个谁。

 

这是一首韵味隽永的咏物小词,调侃中有认真,风趣中也有落寞,通篇带着拟人的色彩,情绪曲折而细腻生动,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一首情诗来看,脉络通达且更有情致意趣。

起句干净利落,直笔勾勒,“每回春到因卿醉”似怨似嗔,几分洒脱几分无奈,一个为情困扰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那个卿不知何人,可能是情人也可能是朋友,甚至也不知是男是女,但是每次都为他而醉,显然这情义非同一般,而且这个卿对此一状况似乎并不知情。下句“归来不洗沾香袂”怨尤之心可就更为明显了,似乎这样落魄沮丧的样子能够换来“卿”的怜爱也未可知,总之这主人公没有心情首诗自己,或者要借此机会放纵一下让落寞的心情尽兴舒展。“明月水光凉”这情景还是太诱人了,以致于所有的破罐子破摔的决心都烟消云散了,主人公又忍不住对着如水的月光整理梳妆,看来主人公是个女子,到此才算看出来啊。不过或许是次韵的缘故吧,这个转折显得略有些生硬,可能是词人为了照顾这个“妆”字不得不如此啊。但是这个生硬的转折从客观上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充分地展示了这个主人公的脾气个性,有点“刀子嘴豆腐心”的哈,这决心来得猛散的也快,很可爱的小女人样子。此一转折像是踩了禁区,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人物性情的展示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又一次证明了创作无禁区。

看下片的心理活动,这主人公更像是个女孩子了。“未嫌花信晚总劝东风软”这里事关佳期承诺之类,但是也有自身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花信晚顺理成章地会让人生出怨嗔,可这女孩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不怨不嫌不说,这女孩还是个“善于经营的现实主义者”,她似乎明白“花信晚”的根本原因是“东风”太硬,所以她便在软化东风上下功夫,这是典型的男人的希望啊哈哈。这个女孩子是这样一个人,该小的时候是个骄纵刁钻的小女人,大的时候又能清醒冷静善于判断形势且有相应措施对策,哈哈……不过小女人就是小女人啊,像上片一样,她的计划措施或者说设想又靠不住了,这句话像是对眼下的一个朋友说的,且把握现在能乐当乐,“别提那个谁”,以此作结,简直太有创意了,民歌中一个“恼”字的娇羞嗔恨曾让多少词人骚客倾倒,“别提那个谁”则完全是现代流行口语,生动展示“恼”的情态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

 

 

 

 

 

其五、金缕曲·答谢紫桥友并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沧海月

兰棹漂零久。

少年时,乌衣巷里,酒朋诗友。

三载沙河桐木落,两度燕山种柳。

阅尽了、白衣苍狗。

盐絮家风豪杰气,屡销磨、剩有空空手。

书咄咄,意何有?


玉园试击当年缶。

叹廉颇、人将老矣,尚能餐否?

路遇紫桥花下客,顾盼流连相守。

留美帖、良言金口。

词赋从今当吟瘦,效伯牙,抚瑟将心剖。

歌一曲,几回首!

 

看到博友的回复,词人十分激动,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想起几十年来,人海飘零,红尘跌宕,对于一颗敏感的诗心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压抑甚至伤害,兰棹更给“飘零久”加重了色彩,惟其美好因而娇弱因而更加不胜风雨,因此用上“兰棹”,使得飘零久中蕴含的沧桑的痕迹也显得更重了些。由此开始,一幕幕往事如在目前,词人更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少年时代,不经人事,生长在豪门朱户中,属于新贵阶层的词人,过着幸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终日和一群酒朋诗友流连湖光山色中,词人虽然没有详写,倒是让我想起叶晶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一群大院子弟的生活,想来也是在那样的寂寞无聊的少年时光中尽力地惊天动地吧。“三载沙河桐木落,两度燕山种柳。”想来应是青年时代的故事了,也许词人的家庭或者本人经历了一些变故,悠哉游哉的大院生活结束后,词人有过一段不凡的经历,曾经在沙河燕山等地劳动过,只看这两句并不能得出这种结论,主要是后句的“阅尽了、白衣苍狗”带着明显的金石之音,看来这段经历让词人受了许多委屈,因此如今想来气仍难平啊!这不平之气只是一闪,已然让读者窥见了词人儒雅风流背后的豪放之气,下句为我们证实了这种猜测:“盐絮家风豪杰气,屡销磨、剩有空空手。”盐絮借“咏絮之才”借指谢安门第。本自生于谢氏豪门,家学渊源历代豪杰,到了自己这一代的手里,竟然屡屡消磨到两手空空,也算是家门不幸。想来这也是词人的不平之气一闪即逝的原因吧!扪心自问总有一种负愧之感,这是词人自谦之词,也可能是家庭期望过高所致,不可过于认真拘泥文本,不过既是谢氏之门风,也许词人本身只是家中的“咏盐之才”,还另有“咏絮之才”存在,也让词人感到压抑吧?(调侃啊)最后以一句无可奈何的感叹结束了上片,留的一片余味。

下句起句突兀,跨越一大段人生经历,直从现在说起,“玉园试击当年缶”,说自己在紫玉园这块园地上又焕发了少年时代的热情,再操诗笔,续写心声,可这激情就如上片的金刚怒目一样,也是一闪而过,词人刚刚焕发的少年豪情转瞬间又被沮丧淹没。“叹廉颇、人将老矣,尚能餐否?”想到自己垂垂欲老,不知还能不能有机会再续华章,心情一落千丈。幸得紫桥朋友的赏识,紫桥的留言让词人感动万分,紫桥的理解更是让词人重生信心,“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这得到了知音欣赏的词人受到了空前的鼓舞,下面是类似决心一类的表白了:“词赋从今当吟瘦,效伯牙,抚瑟将心剖。”情动于衷真切感人,最后“歌一曲,几回首!”有如一个漂亮的“泡斯”,全篇结束在高潮中……

情绪饱满深沉,笔墨浓蘸神采,朴实诚恳,真切自然的语言,苍凉感慨跃动奔腾的心声,非常具有感染力,节奏的跳动紧承情绪的波澜,细腻生动,纯情敦厚,全篇一气呵成,气脉贯通一致,气氛营造十分浓烈,感人至深,堪为上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