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老干体”考辩(上)

(2008-12-18 06:42:15)
标签:

七律

文学原创

诗歌

老干体《诗经》

板荡

卓文君

中国

离骚

杂谈

分类: 影视时评

“老干体”考辩(上)

 

七律*老干体辩之一

 

从来诗语作心声,感物由衷韵自成。

脉脉《黍离》钟鼎泣,拳拳《板荡》鼓铮鸣。

美姬香草骚人赋,白首烛辉才女情。

最是风从“老干”起,不拘一格放歌行。

 

 

最近诗词笔会出来一个跳梁小丑自称凤尾竹客者,上蹿下跳地说这个的诗是老干体,那个的诗是老干体,看其语义颇为轻蔑,似是将老干体当作贬义来挖苦伤害作者之用的。

对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的所谓“老干体”,实在并无兴趣,我一向尊崇“诗为心声”之说,对于什么体之类向无好感,心思婉曲的人唱婉曲的心声,心思旷达的人唱旷达的心声,关切民生的人,唱民生疾苦的心声,关注自己感受的人唱感时伤情的心声,杜甫说得好“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辩诗之旨,惟在风雅,有什么必要去附庸网络上的那些流弊呢?

不过这几天频频见到这个说法,也难免心生烦闷,尤其是这位自称凤尾竹客的人,还频频变换脸谱到我这里贴他的歪批山寨版,说这个是老干体,那个是老干体,听得多了,也就多少动动脑筋想了一下。

 

细究这“老干体”的渊源,其实并无网络流行的那般有什么贬义,之所以一些人云亦云的市井流氓网络贱货披着评诗的外衣打着论文的旗号,把这“老干体”当成人身攻击的贬义词,无非也就是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被贬之为“老干体”的诗歌,多半与社会发展主流相契合,带着悲天悯人的传统,关注弱势群体的苦难,把民族利益祖国荣誉放在心上。这一特色难免被认为是紧跟形势,缺乏独立见解个性特征,观点来自报章杂志。这在当下以另类为自主以出卖为旨归的潮流那里备受攻击也就很自然了。

其二、这些诗歌多半出自正直正派公心论世之人的手笔,以严肃认真的甚至是九死不悔的态度针砭时政,发表见解,对当下的风气形势评头论足。这就难免或让人感觉居高临下指手画脚,或者是保守顽固不能与时俱进。

其三、这些诗歌在针砭时政品评风气的过程中,一般都以温柔敦厚之心宽容以待,以讽谏为主,不做刻薄颠覆之言论,与主流社会立场一致,没有时下流行的精英主义分子动辄妄自菲薄怨天尤人有奶即娘认贼作父的汉奸卖国嘴脸,而是以端正的态度温和的批评来表达对后辈进取民族自强的期望。这就难免有劝百讽一之嫌,显得态度不够严厉。

其四、这类诗歌还有一批以歌颂田园景致江河风光为内容的清新浅白的诗篇,带着乐观的豁达的简单的心情去看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发的也是欣欣向荣的气象和淳朴达观的感受。在自然中竟没能写出蜉蝣于世个体渺小的幻灭感,也让一些人有机可乘指斥为浅薄“乐感”缺乏深度。

其五、这些诗歌从形式上质朴平实,不讲究雕琢粉饰,很少用典或基本不用,一般少韵外之旨诗外之趣,直陈其事绝少留白,这些特点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不良分子以可乘之机,大肆诋毁讥讽这些关注民生疾苦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作甚至作者。

攻击“老干体”者流,把这类诗歌当作门外不入品流的习作,说成是作者在离退休后进老年大学补课习得一知半解的诗律的作品,意思是比打油诗强一点却远不能称为诗的东西。但是比打油诗强点却远不算诗的不只有老干体一族,对不属上述几类内容的、也远远谈不上诗的作品,这些讥讽老干体的人们却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程度的恶意来,这就难免让人怀疑,这些人攻击老干体的目的和根源,都远远不在于诗的本身,而是诗外的东西。他们反对的,不是它的格律形式的品流,而是它的内容也就是它面对社会的态度和立场,但是他们却试图在格律形式韵味旨趣方面打击这些作品,企图将这些作品从诗歌传统中清除出去,但凡稍有文学史方面的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无异于蚍蜉撼树,自取其辱。

细细考来,“老干体”是和我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最早的“老干体”要远溯到《诗经》的年代,《诗经》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昭示拳拳赤诚的《大雅*板》和《大雅*荡》就是“老干体”的最早作品的代表之作,名标青史的大雅正声。这震荡千古的老臣声就成为历代骚人义士歌咏感叹的楷模,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由来之典,而此诗的作者召公,便是正宗的当朝“离退休老干”。

《王风*黍离》更是用一声痛彻心扉的感叹,唱响了周王朝最后的挽歌,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回荡了几十个世纪,至今听来还会让人肝肠寸断,这些无耻狂生也一定不知道,这高踞华夏诗歌大雅之堂经久不衰的《黍离》,也正是“老干体”的早期代表作品,所谓诗歌传统中“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风之正品,传说中的作者就是当年周王朝的“失业老干”。

稍后些时,在远离中原盛行巫术的偏远地区的楚乡,又出现了一位“老干体”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第一位诗人屈原是一个正宗的“离退休老干部”,有他自己的诗句为证:“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正是他,为这让今人大肆攻击的“老干体”带来了更为辉煌的作品,一部《离骚》,不只从内容上符合“老干体”的套路,即便在形式上,也是以浅白的口语(当然是当时楚地的方言),直接的比喻,毫无雕饰的类比,周而复始的“啰嗦”,直陈胸臆,一吐为快,没给读者留下任何可兹猜疑想象鉴赏的空白,可是,又有哪个无耻小人大胆狂生敢站出来,打着评诗论文的旗号诋毁攻击屈原的《离骚》?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缠绵悱恻的“老干体”诗篇。

随着诗歌的长足发展,女人也开始在诗坛崭露头角,虽说《诗经》中很多诗篇是以女性的口气表达,但并没有可靠的关于女诗人的记载。因此一代才女卓文君当属凤毛麟角了,而那首让她声名鹊起的《白头吟》,用的却都是浅白的口语、当时的套话、就连比喻也来自当时民俗,与民歌并无二致,立意抒情也殊无新意,与时下目之为老干体的诗歌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它却让司马相如以降,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两千余年魅力不衰,是至今为止仍为人叹颂的鹤立巾帼不让须眉的著名的诗篇,并随着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广泛流传。

这里我们谈的还只是就文人诗的发展脉络简而言之,并没有涉及到民间乐府的领域,即便是《诗经》,我们也只是举了大雅和王风的例子,若是从乐府民歌的发展历史来考查,那些具备老干体特色的朴实无华直抒胸臆的诗歌,更是如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并一直滋养着整个的中华诗史。

(待续)

 

 

附录:今早收到老友马鸿父先生赠诗一首,深表感谢,特录于文后。

境酣然缘旷达,

知巾帼是豪英。

穷智慧诗文里,

 色瑰奇笔纵横。 
 
原注:声色,指诗文等艺术表现出的格调、色彩。

 

谢老友文韬雅和

诗形词式复何常,狂犬汪汪吠上苍。

须信心声皆雅韵,何分老干与新章。

嘴尖皮厚山间笋,性傲音高野外狼。

义正辞严如剑胆,锋芒所向服魔王。

 

 

谢老友月下求师者雅和
常迷博海许心声,信是桃溪奏鸟鸣。
莫奈阴风时贯底,频摧逸致扫闲情。

 

谢老友藏龙居士欧鸿雅和
股评说股乱心声,自觉投资会利成.
点点箫笙吹妙响,支支竹子唱虚鸣.
雏蝉饮露闲中乐,老鹊攀枝厌晚情.
万物争春犹百态,千帆竞渡岂兼行?

 

谢老友hui全赠诗
)天酒地()心慌,
)面狼心()部藏。
)脑猴腮()笋腹,
)薄自诩()夺庄。
 
 
谢老友拾荒寻高赠诗
五律。岂可乱文风
百鸟奏和鸣,嘤嘤各有声。
海容川乃大,山积土成峰。
诸子多流派,百家自论评。
切磋扬国粹,岂可乱文风。



 

顺便说一句,我与自称凤尾竹客者素昧平生,我从来不知世上有他,更无从知晓他与笔会的渊源始末,可最近凤尾竹客却忽然攻击我的鉴赏,诬我用“管窥”刁买人心,世上小人多多,对这种攻击我只当作被狗咬了,既不会就此屈服转而去看他的东东,更不会就此停下我的鉴赏。但是,他借与笔会作对之名,诋毁诗友对我的支持和关注,利用我的“管窥”侮辱我身边的诗友的名誉人格,对此我不会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竹客可以攻击我,甚至蒙着脸到这里来大耍流氓,我都可以放下不论,但是他敢利用我的栏目攻击诋毁我的朋友,我就和他不共戴天,立此存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