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微型小说 |
人物:
破烂王:女,三十八岁,在居民楼里专以收废品为生的小贩。
张姐:女,三十五岁,八楼居民,下岗职工。
老邓:男,三十八岁,张姐的丈夫,某厂职工。
李大妈:女,六十五岁,二楼居民,为人热心,爱热闹。
1、
破烂王骑着三轮车,悠然自得地穿行于小区各楼间,扯着大嗓门喊着:破烂的卖!随着她的三轮车不断地前行,整个小区里“破烂的卖”的声音此起彼伏。
(旁白)破烂王来自远郊,进城打工有三四年了,最近一段时间,她算是安顿下来,从肩背手提,换成了三轮车,也不再走街窜巷到处游荡,而是基本固定在这个小区活动,她有了相对固定的货源和顾客数量,因此几乎保持着一份稳定不菲的收入。破烂王为人厚道,肯吃苦耐劳,在这一带很有信誉,很多人有了废品都等着她。因为她娘家姓王,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破烂王”。破烂王十分重视自己的信誉,虽说不过是个收废品的,但是她认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生意,所以处处像一个生意人一样要求自己维护好破烂王的信誉。此刻,她充满信心地穿行在这熟悉的小区里,带着家乡悠扬的韵调,无比自豪地喊着“破烂的卖”。
楼上,一个人从窗口探出了头来,搜寻着声音的源头,看到破烂王的身影,兴奋地叫道:破烂王!上来上来,快点儿,有生意做了!
破烂王抬头向上看去:噢!张姐呀!多不多?
张姐点点头:不少!报纸和纸箱子。
破烂王道:好,你等着,我拿个大称!
破烂王停好车,简单带了大称和绳子,兴冲冲地上楼去了。
2、
张姐打开一个装满报纸的大箱子,让破烂王称重,破烂王麻利地将绳子捆住箱子,挑起秤杆,勾住大箱子上的绳子,用力向上一挑,大箱子忽地一下离开地面。
张姐叹道:你真有力气!
破烂王憨憨地笑着:这算啥?我们农村人从小就得干活,早练出来了,不比你们城里。我儿子在城里长大,就不行,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以后他是回不去老家了。嘿嘿……十五斤张姐。
张姐仔细地看了看称:还有箱子呢,箱子不卖的!
破烂王笑道:你看这儿,我都给你刨出去了。我的称你还不信吗?
张姐道:没法信!这人现在都奸得要命,一不留神就让人占了便宜。
破烂王笑道:你没听人家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嘛!吃点儿亏是好事儿。
张姐不以为然地说:那是因为你尽占便宜,谁会跟收破烂的计较啊?要让你吃亏看你还说这漂亮话不?
破烂王不自然地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把头转向屋里,职业性地四处查看。
破烂王看到凉台地上有一个破旧的铜水龙头,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个卖不张姐?我出个好价钱!
张姐顺着破烂王的眼睛看过去,发现了水龙头:我不想卖,这个水龙头还能用,就是垫片有点松,回头修修就好了。
破烂王有些失望,把钱递给张姐,用绳子捆好报纸,慢腾腾地拖着向外走。
(旁白)就像所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一样,破烂王对破旧的废物情有独钟,尤其是对别人而言已经没有用处,但是对她破烂王却还有利用价值的废物更是爱不释手,因此,张姐不卖那个水龙头,她心里有些空落落的提不起精神。
3、
破烂王蹬车来到一个拐角处,把车放好,开始整理车上的废品,她一样一样地把东西摆放好,神情就像一个主妇在精心地擦拭家中的瓷器。偶尔抬起头跟过往的熟人打声招呼。
二楼的李大妈从窗户里伸出头来:破烂王,忙着呢?
破烂王抬起头:噢!李大妈,有事儿吗?
李大妈道:你一会儿忙完了上来一趟啊,我有点儿东西给你。
破烂王道:那我现在就上去吧!
李大妈连连摆手:不急不急,我反正在家。你忙吧!
破烂王笑道:您还不知道?收拾这东西还有个完?
4、
李大妈给了破烂王一个旧的铜水龙头,破烂王十分高兴:噢!这玩意好!张姐家也有一个,比你这个还破呢,张姐还要留着不卖给我。
李大妈笑道:是八楼那家吧?那小张可抠门了,会算计。她家老邓那人还行,挺随和。
李大妈又收拾一些饮料瓶子、旧纸盒之类的东西,说道:这回凉台可收拾干净了,这几天把我乱的头都大了。
破烂王收拾好东西,递给李大妈几个皱巴巴的一元的纸币和几个硬币:六块四毛五,就不给你零头了。
李大妈笑道:行行,这年头那五分钱还是钱啊?不要了。
破烂王也笑着说:李大妈,你真是爽快人儿!我走了啊!
说着,破烂王拎着东西下楼了,李大妈看着她的背影,叹道:真是干活的好手,就是人有点儿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