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哥伦比亚公园吗?
图文:事在人为
上月,得知在上海还有一个哥伦比亚公园的时候,还真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无论是凭年少时的记忆,还是老了在上海寻觅历史文化的足迹中,都不曾听说有这样一个冠洋名的公园。直到十多天前慕名到了这个地方,才发觉确实是一个蕴含着丰富中西文化历史,又融入休闲、娱乐、文化、美食于一体的时尚潮流新地标。
看来,现在吃瓜的群众把上海戏称为魔都一点也不过分,它时不时会冒出一个新地标来给我们一个惊喜。

暖暖的阳光下,坐在这里喝上一杯香溢四溅的咖啡,你说该有多惬意啊!
咋一听哥伦比亚公园,也许你会认为是一座常规的休闲公园,其实非也!它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的美国领事馆为英美侨民而建造的一个社交场所,由于它邻近当时的哥伦比亚路而得名(即现在的番禺路)。
公园里包括美国乡村俱乐部、美国海军俱乐部和一个景观游泳池。离这些建筑不远就是孙中山的大公子——孙科的别墅,再沿着番禺路往南走100来米,你就会看到为上海建筑史立下汗马功劳的世界建筑大师——邬达克的旧居。
与外界隔绝了上百年的神秘空间——海军俱乐部,以前极少有人能走入其中一窥芳泽。不过,近几年它已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最有看点的就是这座迄今还保留着英制尺寸的游泳池。
复古的巴洛克式建筑中央是碧蓝如洗的露天泳池,两旁是标准的西班牙拱门,遗憾的是泳池只能观赏,不能戏水游泳。
四周是一家家精酿的店铺,各式各样的网红美食让你邂逅到风格各异的小资情调。试想,情侣们坐在这里点上咖啡和蛋糕,能窃窃私语至傍晚,不要太有小资情调咯!
海军俱乐部的东侧就是美国乡村俱乐部,它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罗密欧式的精致小阳台,散花式的金属栏杆,处处呈现出西班牙式的建筑风格。解放后的七十年间成了“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办公地,时至今日,它依旧静静地散发着其独特的建筑魅力,实属不易啊!
当你走近美国乡村俱乐部的门窗前,你仿佛会听到里面传来愉悦的圆舞曲和玻璃酒杯的碰撞声,此时,你也许能感受到百年前的英美侨民们在这里度过一个又一个欢乐的无眠之夜。
这里曾是英美侨民休闲娱乐的天堂,典雅的异国风情至今仍让人赞叹不已。
当你从正面看这一扇扇玻璃门,会发现有一种若隐若现的玫红色,而从侧面看,又会看到一种呈彩虹色的镜面,相当神奇。
贝壳形的拱门,螺旋式的立柱,鱼鳞状的外墙饰纹。
罗密欧式的精致小阳台,充满着浪漫色彩。
到了哥伦比亚公园而没去看孙中山的大公子——孙科的别墅是一大遗憾,而到了孙科别墅就发现“铁将军”把守,又是更大的遗憾。我纳闷,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且又能叙述众多历史典故的别墅,为啥每天闭门谢客呢?
据说,这座融合了西班牙、巴洛克和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孙科别墅,原来也曾是建筑大师邬达克的别墅,当年他在建造上海沐恩堂(位于西藏中路与九江路口)遇到资金危机时,是孙科帮他解决了燃眉之,后来,邬达克就将这座别墅以馈赠价格转让给孙科。
整栋建筑散发出巴洛克古典大宅的美感,可惜别墅不对外开放,咱拍摄不到此图片(本图摘自网上)。
孙科别墅的后门也大门紧闭,保安不时地提醒好奇的我们不要越过隔离带。
说起哥伦比亚公园的前世今生,必定绕不开世界著名建筑大师——邬达克,而邬达克在上海的旧居就在离孙科别墅约100米的番禺路129号。
也许此时你不了解这位120多年前出生的匈牙利籍犹太人,但是,如果提起上海的国际饭店、武康大楼、大光明电影院、绿房子、沐恩堂等建筑,你一定会历历在目。告诉你,这些都出自邬达克之手。他在上海至少留下100多栋精美建筑,其中25幢已列为上海市优秀建筑,他是上海建筑史上拥有丰功伟业且永不磨灭的建筑大师。
这幢三层英国乡村都铎风格的别墅就是邬达克在上海的家,而后,它曾先后成为德国领事和商人邵修善的家。解放后还作为某中学的校舍、办公室和食堂。你说把它当做食堂?这不是无知、愚昧和荒唐啊!
陡峭的石板瓦,高耸的砖砌烟囱,黑白相间的立面墙颜色,怎么样?这种颇有英国乡村味道的私家花园,在上海不多见吧!
门厅外的过道里,立柱边的挂钟停摆了,顶上的吊灯也不亮了,唯独“邬达克纪念室(客厅)”陈列着一本本泛黄的资料,一张张陈旧的照片却记载着邬达克在上海辉煌的建筑史和在上海倾注了20年的心血。
全部有民间资本投资修缮的“邬达克纪念室”就设在旧居的一楼客厅里。
亲,咱撰写到这里,有没有勾起你对哥伦比亚公园内的那些优秀历史建筑和传奇人文典故产生好奇和兴趣呢?咱们老同志休闲在家,每次朋友或同事聚会,总不能老是杯觥交杂,卡拉OK吧?那也太单调唻!建议你换个方式,不妨到名人故居去看看,到历史风貌区去走走,到打卡新地标去游游,不要太有意思咯!
嘻嘻,潮人的你,一定不要错过哟!
2019年3月2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