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不喜欢的学生是谁?
标签:
孔子、学生文化 |
分类: 他山之玉 |
孔子最不喜欢的学生是谁?
http://184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3/31/23/28/12108296054g214.jpg 【原文】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国语版
【译文】冉有退朝回来,孔子问他:“怎么这么晚?”冉有说:“有政务。”孔子说:“是季氏有家事吧。如果真有国政,就算不让我参与,我也会听到的。”
【乱弹】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的学生里面,他最喜欢的,就是颜回;批评得最多的,就是子路——但是,批评得多,不等于就是最讨厌他,孔子最不喜欢的学生,应该是冉有(求)了。
本来,孔子也看好冉有的。在“公冶长第五”里面,孔子就曾经向孟武伯推荐冉有。他是这么说的:“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在“雍也第六”里面,当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不可以从政时,孔子就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后来,冉有果然做了季氏的家宰,帮季氏进行田赋改革,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使得季氏“富于周公”。就因为这件事,孔子生气得不得了,针对冉有说了一句最绝情的话:“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孔子这么恨冉有,但冉有还是很尊师的。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没人肯买他的账,“累累如丧家之犬”,最后还是冉有说服了鲁国当政的季康子,将“流亡海外”的孔子接回鲁国养老。
想起《笑傲江湖》里面,令狐冲被岳不群逐出华山派,表面原因有几个,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岳不群见到令狐冲居然学会了“独孤九剑”,心生妒忌,醋意大发,害怕将来他的名声、地位会在自己之上……
孔子真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他对鲁国的大权旁落到季氏三家手上,表现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慨;另一方面,他一心想从政,又不愿意当季氏的家宰,可又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当。当学生做得出色的时候,他又看不下去了,甚至煽动其他学生“鸣鼓而攻之”。这一次对话发生的时候,孔子表面上是鲁国的大夫,但因为鲁国国君没有实权,“孔大夫”一样没事干。而冉有在季氏那边当的虽然只是“家宰”,名义上不算“国家干部”,但因为季氏把持鲁国朝政,冉有也就有了参政机会了。他退朝回来迟了点,孔子问他原因,冉有答有政事,虽然是无心的,却又让孔子脸上挂不住了:学生忙政事忙到这么晚才退朝,自己呆在家里做什么?不过,他立刻就找到台阶下了:“什么政事啊,不过是季氏的家事罢了!我怎么说都是一位大夫,如果真有什么国政,就算不让我参与,也都应该知会我的!”
听到这里,大家不知是否跟我一样,闻到一阵浓浓的醋味?
大概,当老师的都会有这样的矛盾心理了:学生不成材,脸上会无光;学生太优秀,甚至超过自己,又会拉不下脸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