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晚睡姐姐
晚睡姐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744,733
  • 关注人气:126,3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援鄂医疗队陆续返程,50天创造中国奇迹:谢谢你,为我们拼过命

(2020-03-22 21:46:18)
标签:

时评

情感

本文作者 | 晚睡


我们期待已久的好消息终于来了:经过五十多天的艰苦努力,疫情得到有效遏制,3月17日,全国新增冠状病毒肺炎只有13例,其中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为12例。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从1月24日到3月8日,全国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驰援武汉和湖北,其中重症专业医务人员1.9万。



全国各地医疗战队驰援武汉


2月5日首家方舱医院开舱接诊,一个多月来,方舱医院共开放床位13000多张,收治轻症患者12000多名,治愈患者7000多名,来自全国的94支医疗队,8000多医护人员援助方舱。


武汉方舱医院内景


3月10日,武汉全部方舱医院宣布休舱,所有患者均治愈出舱,在这里工作的援鄂医护人员终于可以走出方舱,歇息一下超负荷运转的疲惫身心。



3月17日,完成救援任务的医疗队开始撤离,共有9省市的49支国家医疗队3787人在这一天踏上返程。


他们在武汉期间共支援了14所方舱医院、7所定点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拯救患者于危难。


任何溢美之词放在他们身上都不为过,在2020年这个艰苦又难忘的春天里,他们是最美逆行人,是我们所有龙族身上最硬的鳞。


武汉方舱医院休舱仪式


他们不仅完成了救治任务,还创造了0感染的中国奇迹。


国家感谢他们,人民感谢他们,能平安的来,平安的走,是14亿人的共同心愿。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送别援鄂医疗队医务人员时,数度哽咽,泪流满面,祖国终于可以对医护人员的家乡兑现自己的承诺,“借过来的人,我们还回去了。”


在这些天,这些借过来的人,都经历了些什么呢?

 

“穿着尿不湿去上班”


为了防止感染,每个进舱的工作人员都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从如何穿戴防护服到如何执行消毒程序,过程相当繁琐,而且一个环节都错不得。


在入舱通道,要戴口罩、帽子,进行手部消毒,然后穿上隔离衣和防护服。


防护服穿好后,有缝隙的地方,要从头到脚用胶带密封粘贴,之后再戴上一层手套,继续穿防护服,重复粘贴缝隙。


再戴第三层手套,最后戴上护目镜。


图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可以看得出防护服的严密程度对于很多行动都是不太方便的。

/ 图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刚开始大家不太熟练,光是穿防护服就要穿一个小时,后来越来越熟悉,半个小时就可以穿好。


由于防护服穿戴如此复杂,而且医疗物质有限,医护人员基本上都是一穿就是一天。


穿上防护服行动不便,身体转动角度也就是30度到50度,一天下来,每个人都是腰酸背痛。


为了减少穿脱,很多人都穿着尿布湿上班,还要尽量少吃少喝,有些人甚至12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谁能想象,尿片会成为工作的必备品,但如果工作时间太长,超过8个小时尿片也会发生侧漏,非常难受,很难适应。

 

“每天都有护士昏倒”


穿上笨重的防护服、护目镜,以及三层手套,又热又闷,连行动都非常不便,更别说承担繁重的护理任务了。


而且一名护士要负责护理20名患者,工作强度很高,一个小时下来,就感觉到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护目镜和脸上都是汗,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给病人抽血时,还会再增加一个防护面屏,抽血的人多了,出汗,蒸气更加多,就看不太清楚,必须全神贯注。


尤其是重症病人需要密集护理,每天给病人进行吸痰、抽血、气管切开的护理,也要翻身、按摩等,需要和病人进行非常密切的接触,不仅体力消耗严重,精神也高度紧张。


救治过程中,随时会有危重患者,需要抢救,护士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


还有采集咽拭子用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工作,看似简单,实际非常危险。


采集过程中,一旦被采样者的咽喉部受到刺激,很容易打喷嚏、咳嗽,导致飞沫传播。


头晕、想吐、缺氧、头痛,都是每天的正常反应。


对讲机里不断传来有护士晕倒的声音,大家只能靠互相打气和病人们竖起的大拇指默默坚持。

 

“漂亮的脸蛋都烂了”


医护人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她们平时都是爱美的姑娘。


为了方便工作,她们忍着眼泪剪去了自己的长发。


但头发剪掉了还能长,戴一天N95口罩和护目镜之后,每个人的脸都被压出不同程度的伤痕,看起来面目全非,触目惊心。


每天结束工作,回到医护人员的工作间,在用酒精消毒的过程中,红肿的脸就会产生一股灼热感,是每个人必须都要忍受的痛楚。



这些“天使印记”轻的大概要一个小时才能慢慢褪去,重的就形成了不可逆的脓疮和伤口。


队友们只能互相安慰,向伤口造口专家远程学习,尽力做好皮肤保护。

 

“最好的减肥活动”


方舱里的工作细致琐碎,护士除了要辅助医生,还要负责领餐、送饭、排床位、发药、领取生活物资等各种工作。


光是每次的食物转运、登记、分发的工作量就很大,来自浏阳的护士宁港负责每天搬运90多份盒饭的任务,需要往返四次,耗时半个小时。


穿着防护服后很不方便,蹲下、站起都很困难,何况还要上上下下来回跑。每次运完餐盒,大量的体力消耗让她感到自己要瘫痪了。


1991年出生的梁艺华来自广西,在她的班次里,每天最具挑战力的工作就是分发晚饭。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搬运100多个人的晚饭,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湿透了衣服和防护服,在鞋套上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汗迹,护目镜上全是汗水。


但她们依然乐观,戏称这是最好的减肥活动。

 

“噩梦惊醒后,有你陪伴……”


很多转到方舱医院的患者,都是从居家隔离过来的,他们与家人分离,本身就很焦虑,再加上担心集中隔离治疗的效果,所以情绪上波动很大,还有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出现。


为了疏导患者的焦虑、恐惧和害怕,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并通过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有的医疗队给患者和医务人员过集体生日,还有的医疗队带领轻症患者跳起了《火红的萨日朗》。


在精心治疗之余,他们还组织患者们拼魔方、做操、读书、打拳,营造轻松的氛围。


在汉江方舱医院东区病房里,一位患者给贵州医疗队的队员们,“送来感谢信,那天晚上我再次被恶梦惊醒后,是你蹲在床边安慰我、鼓励我……”


山东省援鄂医疗队队员王爱平第一天进舱认识了一对老两口,当时那位阿姨心理负担非常重,精神高度紧张,一次又一次过来咨询,她和同事们都尽力协调解决。


第二次进舱,她专门去问阿姨的身体和心情怎么样,阿姨很开心,“你们山东人真好,这么点小事还能记住我。”


第三次进舱,阿姨和叔叔老两口把她“拦”在走廊里,留下了一张合影,还非要认她作干女儿。


应对疫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松心态、乐观面对,医护人员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仁心将患者带到了光明的彼岸。

 

“我会说武汉话了”


方舱医院里的患者大多数都是50岁至60岁的叔叔阿姨,都不怎么说普通话,刚开始出现了语言不通的问题。


很多医护人员不太能听懂一些老年患者的方言,沟通不畅,患者就容易紧张。为此医疗队想了很多办法。


有的开设了常用武汉话教程,自学武汉的一些常用语;还有制定了“武汉方言释义表”,发在工作群里供小伙伴们参考。


从开始的听不懂,到后来的说的溜,再遇到患者紧张,他们学会了用武汉话说,“阿姨,莫慌,等一哈子,莫慌”,患者马上就会缓和情绪。

 

“原来她们年纪这么小”


3月8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体育中心方舱最后一批治愈者出院。


曾经这里住得满满的,在休舱前夜,江苏援武汉医疗队的区域内只剩下8名患者。


送别这最后8名患者时,医院人员不便出门,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又不能握手,只能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欢送仪式。


穿着隔离服的医护人员像是动画片里的“大白”,排着队来到患者面前,用互相碰脚行“碰脚礼”,送别治愈者,并送上爱心礼包。


医院休舱后,护士们走出医院,脱下笨重的防护服,摘下防护面具,换上日常的服装,负责消杀的工作人员第一次看到护士们脱下防护服的样子,他惊讶道,“原来她们年纪这么小。”


是的,这些平日里以命相搏、义无反顾的护士们,很多还都带着稚气。她们也会害怕,有的人临行前甚至写了遗书,做好再也不会回来的最坏心理准备。


但只要披挂上阵,他们就绝不曾退缩半步。

 

“谢谢你,为我们拼过命”


来自青海的护理人员何增绪在为一个老年患者测量血压时,患者突然拿出一张便利贴,贴在了她的胸前。


因为戴着护目镜,她没有看清便利贴上写着什么,快下班时,她取下便利贴,上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辛苦了!也许你从没想过自己伟大,但你已成为我们的英雄。


她当时就哭了,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在这一刻消失了。


医护人员的付出,武汉人民看得见,也深深记在心里。


3月17日,一名可爱的“皮卡丘”在街头送别撤离援鄂医疗队。


这只可爱的“皮卡丘”的嘴里叼着一张白纸,上面写着大大的两个字:谢谢。


它的扮演者,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武汉志愿者,他和武汉众多志愿者一样,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协助社区搬运物资,和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他说对不起这些医护人员,他们每天只能两点一线,从医院到酒店,没有吃到武汉的美事,也没有看到武汉的美景。


“谢谢你,为我们拼过命”,他没什么可以回报的,只有在道别时穿上卡通服装,让她们可以开开心心地回到家。

 

“我们一定会再回来”


在撤离时,很多医护人员与现场工作人员都十分不舍,依依惜别。


他们哭了,驻地的酒店工作人员也哭了,互相合作的医疗队也哭了。


收费站,民警向他们敬礼告别。


机场里,人们为他们行注目礼。


一场与疫情的战斗,他们付出了辛苦,也收获了情谊。


这段援鄂经历,必将成为他们每个人生命中刻骨铭心的难忘记忆。


来自广西的医疗队队员们说,以后每年都要组团来武汉看看,看看被改建成方舱医院的洪山体育馆,那是他们战斗过的地方。


我们相信,当武汉再次回复往日的繁华和安宁,他们会回来的,他们都会回来的。


回来看樱花,看热热闹闹的街巷,看那些曾经被他们庇护过的人们,重新迎接和平的日子。


结尾:


一场疫情,考验了这个国家的实力与良知。在这场考验中,全国的医护人员都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现在英雄归乡,希望家乡的亲情与温暖能够化解他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心理创伤。


他们脱下桂冠,隐入人群,仿若一切都没发生过,但从此后,我们的每一个夜晚将沉睡得更为香甜。


因为我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总有些英雄会挺身而出,总有些人能为我们拼命。


谢谢你们,谢谢。


- END -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晚睡,作家、情感咨询师,一枚斜杠中年码字工,喜好解读复杂情感迷局,关注女性独立与成长,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