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之后还AA,就是耍流氓


有些事我很少绝对化,但我必须旗帜鲜明地说一句:我是绝对不能接受在经济上搞AA制的婚姻。
这个AA制是个舶来品,“Algebraic Average”的缩写,意思是“代数平均”,最早起源于英国人讽刺荷兰人小气,喜欢按照人头支付账单或者费用。
没想到后来英国人自己也接受了AA制,又推广至整个欧美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参与者平分公共费用或者按照个人的消费额度分担账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但AA制流传到我们国家后,却被扭曲了它的内涵,从公共领域推广到了婚姻关系中。有些夫妻婚前AA,婚后也AA,小两口工资各自管理,债务各自负担,家中的花费各自负担一半。
这样看表面上好像很公平了,但实际上完全违背了婚姻的社会属性和法律内涵,侵犯了弱者的利益。
比如老婆赚钱当然可以养活自己,但若是生孩子没了收入,没办法AA的时候怎么办?难道还得向男人借钱不成?
再比如法律上本身规定夫妻的收入都是共同财产(几种特殊情况规定),那么自己攒自己的,将来万一离婚了怎么保证公平分配积蓄?
所以生活中提出AA这个要求的,大部分都是经济上的强势者,和对婚姻有保留的人。他们表面上说AA可以让两个人都更自由,但实际上想说的是,“你可别占我的便宜,我比你赚得多。”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就是一直AA啊,但一直都很幸福。
其实这么说的人,基本上都是对AA有误解。
我见过有些夫妻把两个人的收入分别承担不同家庭支出的方式看成是AA制,比如一个人的工资日常花销,一个人的工资还房贷车贷——这样不是AA,这只是资金分配和使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真正的AA是冰冷的、僵硬的,收入不透明,我赚多少和你没关系,攒多少也没关系。但每花出去一分钱咱们都要对半分,严格的一刀切,或者考虑到收入高低,适当的倾斜。

比如我之前有位女读者,她和丈夫结婚几年,对方的收入始终不对她公开,据说很可观,可从未让她真正了解过具体数字。
两个人是异地,消费都是自己管自己,家里需要购买什么东西也是共同分担,有时候她还得补贴他。
她很困恼,她在意的不是钱,为他花钱她愿意,但不喜欢这种分得很清的方式,男人却说AA制是国外先进的生活理念,独立的女性都应该支持。
这就是一位典型的傻姑娘,被精明的男人忽悠了。
人家西方国家的婚姻纯粹AA的也不多,很多也照样是老婆管家、联合户口、收入统一支配之类的,也不会什么支出都各砍一半,你花你的,我花我的。
虽然两地生活的方式的确不利于共同管理财务,但只要有诚意,办法多得是。
比如双方收入透明的情况下,两个人每个月都存固定数在联合户口上,用于家庭支出,然后剩下的自由支配,这样就可以兼顾到个人自由与现实利益。
在收入不透明的情况下AA制,简直是冤大头才做的事情,因为是吃亏还是占便宜你根本无从得知。
中国人的婚姻不适合AA,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看法。
中国人的婚姻比西方的婚姻更具备社会性和市井气息,今天岳父过生日女婿包个红包,明天是母亲节儿媳要给婆婆买件衣服,共同的朋友结婚两口子双双出现还得随礼吧,买房子装修置办家具到生孩子、养孩子、孩子结婚,这一路下来,夫妻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经济纽带一样,需要共生共体,分也分不开的。
为对方花一点钱,就伸手要分摊;给伴侣买件礼物,还要索取同价位的回报;孩子交个学费,两口子各掏腰包一人一半……这样的日子过着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单身呢。
我见过那种AA了一辈子的夫妻,毫无幸福可言,就是搭伙过日子而已。
都是因为没感情,不甘心为对方付出,谁也不愿意对方占自己的便宜,所以才会每一分都要计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