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件的爱

标签:
美德儿不嫌母丑成长期底线情感 |
有条件的爱,我不怕不怕啦。其实这种爱更踏实,说明一个人能够爱着别人,也懂得爱自己,他们有感情,也有底线,不会浪费自己的生命。
俺儿自小好吃,硬是靠自己的努力把小时候的一副小身板吃成了今天的轻量级胖墩。
如此强悍的对话,估计有些玻璃心的妈已经受不了了。好啊,你的爱居然还带有附加条件,老娘白生你了,你这个没良心的孩子,呜呜。此处删除忆苦思甜教育5000字。
可这是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听不得孩子的心里话就是逼着孩子撒谎。我很高兴他爱我,但也爱我做的饭。每次我在厨房做饭的时候他都会探头探脑的进来问:妈妈今天做什么好吃的啊?听我报完菜谱他才欢天喜地的走掉。不过尽管如此好吃,若是遇到我身体不好,或者太累了懒得做饭,他也会非常体贴的说:妈妈你歇着吧,今天不要做饭了。然后乖乖的和爸爸出去吃。
这就让我很爱他了,即使他对我说:妈妈,如果你不会做饭,我的爱会没有那么多。因为他肯说实话,让我知道应该怎样做一个他心目中的好妈妈。除了必要的爱和教育,每一顿美食都是拉近母亲和孩子心灵之间距离的最好法宝。
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会说:妈妈,即使你每天不给我做饭,也不给我洗衣服,但我也爱你,那我就会心酸了。这证明了我的不称职,也证明了孩子心上压着沉重的负担。他要爱一个没有能够履行自己职责的母亲,他要对抗自己的需求和本能来包含母亲的失误,这哪里是一个母亲所盼望的呢?
我的爱可以没有条件,我生下他来,这就是我一生放不下的责任。可我无权要求他的爱也同样没有条件,我更没脸说即使我见天横草不动,竖草不拿,和老公争吵不休,连孩子的作业都要在麻将桌上签字,我的孩子也必须爱我。他可能是会爱这样的一个妈妈,但给不了他情感上的温情和生活中的关心的妈妈,只能带给他一种情感和理智割裂的痛苦。
孩子需要母亲的时候母亲永远不在,而孩子还会执著的爱着母亲,这在生活中很常见,可这种爱已经不是正常的母子之情,而是一个人获得关注和补偿的饥渴。
古人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那是那个时代的标准。现在的孩子在广告中说:妈妈,你脸上有了斑不好看。不再人与人过分强调论理道德这个唯一的杠杆,而是逐渐的恢复人性本能的需求,这是一个回归,但更是一个进步。
无论是父母还是夫妻,无条件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美德,也是至高的境界,凡人很难达到。生活中更多的是有条件的爱,附加了个人的需求、欲望的爱,即使那些声称自己爱的无怨无求的人,也在极深处隐藏了一部分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很多人都想得到那种无条件的爱,但无条件的没有想象中那样完美,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伴侣,做到极致都很令人担忧。在一个人的背后,如果守着一个做什么都对,怎么样都不挑剔的伴侣或者家庭,会造成严重的成长期延后和后成长期缺钙,软化一个人的筋骨,影响一个人的独立。
有要求不是坏事,只要不是苛求和别有用心的挑剔,在平等基础上的那些心愿,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体会。即使难听的实话容易会令人觉得尴尬,但这些东西都是宝贵的,早点探知到对方的底线,可以帮助我们早点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更好的相处和生活。
现阶段的俺儿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好吃分子,他将爱中加入了美食的重量,早晚他还会有另外的要求:妈,我大了,需要自己的空间;妈,我开始叛逆,你要理解我;妈,我恋爱了,你不要干涉我。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到时候,一定会有一手好菜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有条件的爱,我不怕不怕啦。其实这种爱更踏实,说明一个人能够爱着别人,也懂得爱自己,他们有感情,也有底线,不会浪费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