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和婆婆家的人多联系
(2010-11-08 09:47:09)
标签:
婆媳矛盾照顾孩子搬家情感 |
讲述:
我和结婚5年,现在女儿两岁了,白天婆婆一个人带,晚上和周末是我和老公带。小姑子跟我们在一个城市,住的很近,小男孩4岁了,由公公接送上幼儿园。小姑子两口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少,觉得公公带孩子很多问题,希望我们在她家附近租个房子住,让我女儿跟她儿子上一个幼儿园,这样可以让婆婆多带她儿子,老公也有此意。
我特别不愿意,因为种种原因,在那儿只能租个很破很小的房子,跟我们现在的差距很大,我是个挺在意家居环境的人;其次,我不愿意和婆家的人经常往来,这也是最大的原因,却没法和老公沟通。
关于我不愿意和婆家人往来的原因,实在是积怨已久。首先我跟婆婆关系一直不太好,她到我们家哄孩子以后矛盾很大,开始我总是忍着不吭声,后来实在受不了大吵两次,目前的状态是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总算是风平浪静,我一直盼着孩子大了上幼儿园就自己辛苦点儿来带孩子。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实在没办法接受我女儿和小姑家的孩子每天混在一起。那个孩子还小,我不知道自己这么说是不是太刻薄了,实在是觉得教育的很不好,总是嫉妒我女儿抢走了他的姥姥,凑在一起就又打又骂的,说些特别恶毒的话,什么死啊活啊的,每次我听到都气的浑身乱战,老公和他们家人的解释却是孩子小不懂事。有一次那孩子当着我的面问他姥姥说:可以打妹妹吗?婆婆居然笑眯眯的伸手在我女儿身上拍了一下,结果没一会儿,那孩子就把我女儿打哭了,还很有理的说“姥姥说可以打的”。当时我实在不想吵架就没吭声,现在就成了一个心结了,觉得自己特窝囊。前些天又因为那孩子骂我女儿的事情跟老公大吵一架。
以前跟我老公因为婆家的事情吵架,过后冷静下来总要跟他沟通一下,让他也从我的角度考虑一下,基本上他都可以认可我的感受。这一次我觉得特心凉,觉得实在太累了,为什么在跟他家人的问题上,他总是第一时间维护他们的利益,一定要等到我反抗,我说的他无可辩驳才会维护我的利益。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耐心了,就当是两人合伙养孩子吧,他总算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父亲。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这种心态还能维持多久。我也想不出要怎么跟他沟通,如果说我不想跟他家的人很多接触,肯定又要吵架,真的不想吵架。我是一个喜欢安静不多话的人,小时候父母常吵架,我恨透了那种日子,以为自己长大成家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安静的日子了,不知道是不是对生活要求太高了。
晚睡回复:
又想让公婆给看孩子,又不希望有过多的接触,这个难度非常大。天底下有又想让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好事吗?
我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我可没遇上这种好事。别说是公婆、爹妈给咱带孩子要感恩戴德,就连当年孩子小的时候雇的阿姨,我都差点拿板当祖宗一样供起来了,阿姨到现在还保持着走动,对我儿子当自己孙子一样疼。话说那位阿姨当年也是厉害大妈一枚,并不算很好相处的人,能有今天这样的关系,不用一点心,不付出一点委屈怎么成呢。
对,你没看错,即便如晚睡同学这样的狠角色,也曾经低眉顺眼摧眉折腰事他人。因为情势需要如此,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化解矛盾,和谐生活。咱不必高尚的说什么我就是人品好修养高,孝敬老人善待雇工,那有点扯。但有一条我敢拍胸脯说,我绝对是光棍不吃眼前亏,求人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求人的样子。
我从来没有认为公婆看孙子是应该的,保姆拿工资看孩子也是义务,所以就理所当然的提要求,人家做的不好就要有意见。什么事情都有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为了义务和责任做事是一种感觉,而为了感情和感激做事肯定是另外一个效果。如果想要获得别人真心的帮助,就首先要付出相应的真诚和相应的付出,还必须要宽容,公婆既然给自己看孩子就证明自己需要他们,那就少计较点小事,不是原则问题选择忽视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是基本的人情世故。
即使真的瞧婆家人不顺眼,装也要装的友善点,因为孩子在人家手里,万一吵翻了,公婆甩手走人,岂不是抓瞎了。这种赔本的事情万万不能干。这道理最简单不过,若是想明白了,哪里有委屈,不仅一点委屈都没有,简直就是大大的聪明人,千古第一智慧儿媳。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一定之规,条件好的时候可以轻松一些,自我一些,艰苦的时候就需要艰苦着过,标准不能太高。我们要的是幸福安宁这个结果,而在追求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有些代价,是必然要付出的。一味的刚直单一,不会让你获得满意的生活。
你可能是那种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人,你在生活中很多压抑的感觉都来自于你没有能力在恰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感受,没有方法也不懂技巧,所以你内心压制了太多的不满,最后导致了心态上的彻底失衡。
像你这样的人处理矛盾通常会犯两种错误:一是无原则的忍受;二是无条理的爆发。这两种表现往往是从量变到质量,遇到问题先是不善于沟通,自己在心里闷着,别扭着,闷到极限就突然爆发了,可别人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显得你还好像特别不通情达理,特别暴躁。其实你自己知道,你都到极限了,忍无可忍,不能再忍。
这样很吃亏你知道吗?问题没解决,自己还让人觉得很不宽容。你应该调整自己的这个性格习惯,该发表意见的时候就发表意见,该沟通就沟通,宁吃明亏,不吃暗亏,这样才能做到不压抑自己,心态不失衡。也不要把沟通分歧、解决矛盾和吵架挂钩,不要觉得好像一谈到不同意见,就一定要以争吵收场。你看你原来和老公讲述与公婆的矛盾,本来应该是争取他的理解,但却总是在最后变成了你们两个人之间的争吵,失去了同盟军,这仗还能打吗,干脆缴枪不杀算了。还有小姑家的孩子打你女儿,你作为舅妈的完全可以当场非常和蔼的告诉孩子打人不对,哥哥应该爱惜妹妹,没必要当时憋着,为了孩子的无知而气到“换身乱战”的地步,把孩子之间的矛盾上升到父母之间的不合,事后却向老公撒火。
你应该学会运用适当的技巧来阐述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尽量隐藏那些“不可告人”的意图,比如“不想搬家是因为不喜欢和公婆小姑更多接触”这种他一听了就会不开心的想法就不能说,要说成是“那里周边环境不好对孩子成长不利”、“咱爸咱妈看两个孩子太辛苦了”、“孩子不懂事总吵架咱们不在乎不等于小姑两口子就想得开”诸如此类冠冕堂皇的说法,有一双好手不如有一张好嘴,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一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说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法,要想在两个人的分歧中让对方尊重自己的决定,涉及到心理上的牵制和反牵制,一定要让自己的做法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更值得推敲才行。
家庭琐事更需要心胸、城府来承担。公婆是你的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是小姑孩子的姥姥姥爷,都应该管,这应该理解,如果公婆一定要两个全管,你也没办法是不是,顶多做到不搬家配合就是了。但像小孩子吵架打仗的这种事情谁家没有呢,我姐姐家的妞和我儿子小时候经常混战,打得哭爹喊娘的也是常有的事,多半是我儿子吃亏,那妞太彪悍了。说实话,有时候也心疼,即使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不过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我们都是可着自己的孩子批评,没有偏袒自己家孩子的,时间长了,孩子也懂事多了。
生活总有疙瘩,有时候会是永远解不开的疙瘩。带着这些疙瘩去生活,还不能让这些疙瘩影响生活的质量,这是一个难题。我不是让你忍,我是希望你看明白什么对你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然后心甘情愿的去争取,并为了能争取到而心甘情愿的付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