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柳树名称辨析
标签:
同兴村同兴镇银杏谷农夫随州洛阳文化 |
分类: 随笔 |
在湖北(随州)及南方部分省市,杨树、柳树之名经常混淆、辨别不清。有的地方将杨树叫作柳树、把柳树称作杨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2.
《诗经》之《小雅·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训《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以及谚语“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均指的是垂柳。
为何杨树、柳树之名称在民间交错混杂不清呢?这事与隋炀帝有关,隋炀帝在修通隋唐大运河巡游时,在河堤岸上栽种柳树并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因此垂柳树也常被人们叫作杨树(详见《开河记》)。
注:
1.杨坚,北周保定二年(公元562年)22岁即赴随任随州刺史。
2.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
3.《开河记》,宋代中国传奇小说,又名《炀帝开河记》。节选如下:
时叔谋开卞渠盈灌口,点检丁夫,约折二百五十万人。其部役兵士旧五万人,折二万三千人。工既毕,上言于帝。遣决汴口,注水入汴渠。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使命至,急如星火。民间有配盖造船一只者,家产破用皆尽,犹有不足,枷项笞背,然后鬻货男女,以供官用。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至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吴越间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艇,即每船用采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相行,牵之。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船之人,护其阴凉;三则率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万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千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