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哥看娱——(原创)养耳养眼的“激情剧”

(2006-04-13 02:19:00)
分类: 荣哥看娱(文娱评论)
荣哥看娱——(原创)养耳养眼的“激情剧”
《激情燃烧的岁月》剧照
(原创)养耳养眼的“激情剧”
●林德荣
        一部好看的电视剧首先是要有一个好故事,通过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发展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命运,揭示剧中深刻的思想内涵,要符合现代观众的收视心理,还要在播出时有一个较高的收视率。按行家的话来说,一部电视剧能否运作成功靠的是“本子、票子、班子”。 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喧嚣的日子过后,一部描写华人偷渡客生活的名为《危险旅程》的电视剧从明天起闯进人们的视线,这个题材应该说是十分鲜见的。这部戏改编自旅美作家曹桂林的长篇小说《偷渡客》,在剧中主创人员用生动、凝练的视角在不同层次上活生生地描写了剧中人物,通过他们不同的生活遭遇,淋漓尽致地展示着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这是一部既好看又不失深刻人文思想的优秀作品。
       对于各种资讯发达的今天来说,一部影视剧的播放大抢观众的眼球而引起轰动似乎很难的,以前,《望乡》、《追捕》等进口片,进一部火一部,国产片也是这样,几乎每一部都成了经典,就像从前全国只有一个刘晓庆,不看她看谁? 上了岁数的观众也许还记得,20多年前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播出时可说是万人空巷(那时候有电视的家庭是凤毛麟角,人们只好集中在某个招待所看14寸黑白电视),引发了全城人民争看的热潮,但后来被停播原因据说是“太血腥”了。10年前,国内兴起出国热,《北京人在纽约》“捡了”个时代特征的展现而轰动一时,“阿春”不仅深深地留在观众记忆中,而且还捧红了王姬这个新面孔,也创下了当年最高收视率。这回曹桂林埋头十年磨一剑卷土重来,以2000年6月19日英国多佛尔港一辆运输西红柿的冷藏车内藏有60名来自中国福建省的偷渡客因窒息死亡的震惊世界事件为创作蓝本, 以揭秘的方式,用镜头追随偷渡客充满血泪与辛酸的旅程。10年前的阿春在剧中成了旧金山的女蛇头林姐,而10年前对美国所谓白金社会的描写,在剧中的呈现则更加深邃入骨。
       而一部名叫《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电视剧不仅捧红了孙海英、吕丽萍这对“激情夫妇”,也让“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了时下电视剧市场一块极具号召力的金字招牌。这部电视剧何以如此火爆,这段激情何以燃烧这么久,让日益挑剔的观众都对之青睐有加?近年来,怀旧情愫愈来愈盛行,虽然《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搭上了怀旧这部车,但是根据观众的反映,此剧并没有跟风的嫌疑,反倒是在风头正劲的怀旧风中做了领跑者。有人说,该剧从非常人性的角度展现军人,因为它难以用故事讲清楚,看到的东西却会触动你。也有人却来了一段大话西游般的话语,“喜欢一部电视剧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吧。”依我看来,惟有激情让亲情更纯粹。石光荣没有给儿女留下钱财之类的遗产,也没有为儿女“打招呼”谋得一份好职业,但他却给了子女们一股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儿。最终,妻子理解了他,子女们理解了他,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又何尝不为他的“激情家教”而暗自喝彩呢?
        至今看来, “激情剧”更有像一道标准的公式,毕竟现实题材的创作就源自生活,跟风潮看热点是电视剧永恒而又“养眼”的创作主题。我们期待着从更多的作品中体味激情,让我们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与激情碰撞。
 
栏头:荣哥看娱
2003.1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