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昌厥后

标签:
克昌厥后匾额情态动词代词文化 |
分类: 字词斟酌 |
http://s15/mw690/57389908gd99589c5656e&690
克昌厥后
至仁
一些民居的正厅上方或门楼内壁的门框之上立有匾额,上书“克昌厥后”。对此,许多人大惑不解,认为“昌”宜“兴”而不宜“克”,“后”该“醒”而不该“厥”,既“克”且“厥”,却因何值得多少古今名人如此大书特书、石雕木刻?这种疑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克”和“厥”都是多义字,必须透彻了解它们的涵义才能读懂“克昌厥后”。
“克”除了含有“战胜”“制服”等实义动词义项外,还有“能够”这个情态动词义项,而且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中,该义项排在首位,推测在古汉语中它是这个字的本义。柳宗元《贞符序》:“不克备究”,即不能够完备考究。《续资治通鉴·宋纪》:“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所向克捷”意为(军队)向哪里进攻都能取胜。常用成语“克勤克俭”就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在此,“克”均作“能够”解。
“厥”,除了作“气闭”“昏倒”等动词外,可以作“乃”“于是”等副词,还可以作“其”“他的”“那个的”等代词。这最后一个义项在工具书中也往往摆在第一位置。贾谊《吊屈原赋》:“乃殒厥身”,直译为“于是死亡其身”,意为“因此身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永思厥艰”,意为永远思念其艰辛。在这两例中,“厥”均作代词“其”解。
至于“昌”和“后”就好理解了,前者意为兴盛,后者意为后裔。
综上所述,“克昌厥后”大致可直译为“能昌大其后裔”,指人的事功能够庇荫后代,使子孙昌荣兴盛。
“克昌厥后”屡招古今名人和平民之青睐,除了其吉祥涵义之外,与其出处和历史不无关系。据查证,它出自《诗·周颂·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意思说,周文王之厚德既能安及皇天,又能昌大其子孙。唐·魏徵写过《享太庙乐章·大明舞》,其中便有“克昌厥后”:
五纪更运,三正递升。勋华既没,禹汤勃兴。
神武命代,灵眷是膺。望云彰德,察纬告征。
上纽天维,下安地轴。征师涿野,万国咸服。
偃伯灵台,九官允穆。殊域委赆,怀生介福。
大礼既饰,大乐已和。黑章扰囿,赤字浮河。
功宣载籍,德被咏歌。克昌厥后,百禄是荷。
(图片为至仁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