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不喜欢巴金的文笔?
(2008-06-24 14:16:26)
标签:
杂谈巴金文笔 |
分类: 乱七八糟篇 |
我们的时代出过好多好多的伟人,泰斗,巨匠,但我们所有的人不一定都搞得清楚这些个人伟在哪里,巨在何处,因为封号是别人给封的,既然封好了,于我们的生活也没什么特别大的牵涉,那就让它封着吧,伟人过伟人的,我们过我们的,反正也不碍什么事。
但是喜欢就不一样了,就像进超市购物,我们可以往自己的小推车里丢自己喜欢,需要的东西,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推回家。我喜欢湾仔水饺,他喜欢凌汤圆,各要各的,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不可以的理由。
读书也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那独特的一份偏好,这份偏好的来源与个人的性格、审美习惯、说话行事方式、内心某些暂时无法满足的渴望,甚至血型或者某个DNA有关,与任何别的无关。
我也没有喜欢过巴金的文笔,感到不够爽利,不够幽默,不够行云流水,读起来没有一种痛快淋漓或者自然天成的感觉。就像,唐诗中,我更喜欢李商隐李白。而并不特别喜欢杜甫那样,这只是每个人独特的情绪或者情感审美偏向导致的结果,为什么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评论唐朝诗人,就不能同样地讨论一下巴金和张爱玲呢?
在一片讨伐声中,惊人地嗅到了一股文革遗风。泛政治化,泛人格化,往往是我们这个社会上的好多人用来发泄不满的利器,一招就能刺中敌人的心脏,呵呵,可惜,现在这把利器现在有点不灵了。
文笔与人品,与政治主张,与作家本人的身世经历,有关系吗?好像应该没什么关系。
巴金是反封建的斗士,值得崇敬,张爱玲是小资的代表,可以不用崇敬。巴金的作品里充满了呐喊和呼吁,张爱玲的作品内流淌着顾影响自怜的机巧、颓废,这都是真实的,但并不妨碍我去窃窃地喜欢那份小小的、机巧的、嘲讽的文笔,而稍稍忽略那份大大的、呐喊式的文笔。这并不代表我否定巴金,只是文笔而已。
喜欢巴金文笔的人,继续喜欢你的吧。不喜欢的人也不用有负罪感,(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其实是不喜欢的)强制、攻击、漫骂他人才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