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安庆宗亲问
1諲公生卒年代?
因为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即公元1009年,荣氏首次修谱,且是諲公主修。可是有人考证:諲公卒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即1071年,享年64岁,生年应是1007年。可是荣氏首次修谱是何人所修?諲公何年为荣氏修谱?
荣氏肇修宗谱序曰:粤稽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历代以来其为名族也久矣,若周之荣伯荣叔、楚之荣黄、鲁之荣架鹅,莫不宦绩昭著,史册相望。然自启期先生起于郕邑以前,文献无征其详,不可得闻。已而荣氏今修家乘则叙自启期老为鼻祖,以嗣出孔子弟子、国朝加封厌次侯、先贤子祺为第一始祖。
子祺先生从游孔子,亲炙洙泗,删诗、赞易、序书、定礼,共维斯道于不坠,名列七十二子之中。老年正心修身,抱道自处,存心养性,以待终焉。自是,世德作求代出贤哲,十二传广为汉时博士,二十一传本实为平阳太守,晋咸宁初有散骑侍郎笃,隋开皇间有建绪父子兄弟,或官刺史,或授尚书,或拜御史,皆学问深缄宦绩可考。李唐以来名臣贤哲不可胜纪。迨至我大宋一统,登科入泮宦游显职者亦济济。多士不有谱以载之,弈世而后亦几于湮灭矣。此荣氏之谱所以急急焉宦作也。
余与集贤殿修撰、秘书监仲思兄台同寅相交,索予作序。余因其剞劂之成为之叙述大略,以答仲思兄台之深意焉。是为序。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仲冬,祠部员外郎梅询顿首拜撰
家谱上有些资料是可以怀疑的,但作者自诉的现实不可怀疑。(1)荣氏第一部宗谱修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2)序是諲公拜托梅询写的,(3)諲公和梅询为同僚,以上三点是不容置疑的,(4)年龄相差不会太大。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城梅氏第三世孙。端拱二年(989)进士,授利丰监判官。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梅询作为进士考官受到召见,谈论天下大事,极合真宗之意,把他视作奇才,升任集贤殿,梅询也以真宗为知己。
諲公应是生于公元971年,卒于公元1036年,享年65岁。《宋史》载: 荣諲,字仲思,济州任城人。諲举进士,至盐铁判官。晋州产矾,京城大豪岁输铁五万缗,颛其利,諲请榷于官,自是数入四倍。为广东转运使。广有板步古河路绝险,林箐瘴毒。諲开真阳峡,至洸口古径,作栈道七十间抵清远,趋广州,遂为夷涂。复入为开封府判官。太康民事浮屠法,相聚祈禳,号“白衣会”,县捕数十人送府。尹贾黯疑为妖,请杀其为首者而流其余,諲持不从,各具议上之。中书是諲议,但流其首而杖余人。加直史馆、知澶州。改京东转运使。莱阳产银砂,民有私采者,事露,安抚使欲论以劫盗。諲曰:
“山泽之利,人得有之,所盗者岂民财耶?”贷免甚众。又使成都府路,召为户部副使,以集贤殿修撰知洪州。以疾故,徙舒州,未至而卒。累官秘书监,年六十五。
諲公年少梅询7岁,互称兄台顺理成章。他们同在集贤殿共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諲公修荣氏宗谱,时年38岁,拜托时年45岁的梅询写了上面那篇序。
有人考证諲公生于1007年,卒于1071年,应该是按照属相推算出来的,肯定有误。据老谱,諲子昉,字世贞,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授秘书著作郎,此谱为諲公亲撰,应该不会出错。諲公之子1005年授职,而諲公生于1007年,岂不荒唐!
2諲公在宋史中说是赴舒州途中去世的。那么舒州是今天什么地方?諲公卒于何处?諲公下人及諲公墓葬地点可查吗?
舒州应是现在的安庆一带。此地唐武德四年改为舒州。天宝元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载又改盛唐郡。北宋初年,称为舒州同安郡,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改为舒州德庆军(注:军,宋朝时一种地方行政单位)。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取“同安”、“德庆”首字合称“安庆”,称为安庆军。
据“唐宋荣氏先祖墓群碑志”、“仲思公墓碑志”记载,荣氏一族肇基汶水,源发昙山。荣氏一世祖子祺公三十八世孙助公因设教授徒,由汶上迁居任城八里店。唐德宗时助公之子国梃公为昭文馆学士,贞元二年诰赠大中大夫;助公之孙可问公为兵科给谏;唐末五代战乱,助公子孙隐居不仕。宋初助公之后宗范公知信州铅山县,真宗嘉异,擢提点江浙诸路银铜坑冶,历官九年。助公八代单传至仲思公。自助公至仲思公,八里店荣氏九代先祖皆葬于此处。因八里店荣氏子孙精心守护,留存千年之久而祭祀存焉。公元1936年,无锡梁溪荣氏亲属特派代表来此祭奠列祖列宗。“文革”期间,八里店荣氏先祖墓群被平去地面坟茔,然列祖列宗灵骨仍在地下安然幸存。2012年重立“唐宋荣氏先祖墓群”碑和“仲思公墓”碑。
3启期公生卒何年?
因为启期公若生于公元前571年,只比孔子年长20岁(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当启期公说:“吾年九十……”,孔子也是年70岁,已是病恹恹的状态,不是游泰山发感慨的年龄。有人考证启期公生于公元前595年,比孔子年长44岁,年九十的启期公会见年46岁的孔子很合理。启期公生年有据可证吗?
启期公应是生于公元前595年,长孔子44岁,卒于公元前500年,享年96岁。居住山东汶上(古称中都)。“启期答孔子问”发生在公元前501年,当时启期公95岁,而孔子51岁,正好任中都宰。次年孔子离任,启期公离世。至于当年启期公是
90岁还是95岁,《孔子家语》说是95岁。而列子天瑞篇写“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不必较真,就像我今年66岁,我可以跟别人说60多岁了。
《孔子家语》云: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素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为乐者,何也?”期对曰:“吾乐甚多,而至者三。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人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五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哉,能自宽者也。”
郕之野即汶上县城郊外。
4诗言公,毗公的生平事迹能有资料吗?
安庆荣氏始迁祖启宗公的先世为幽燕人也,约在公元1300年左右挈家迁江西绕州居无几,又迁安徽桐城一带的。据在谱上他的曾孙年月计算,启宗公生于1280年前后,即宋元之交的年代。挈家迁安徽的元成宗年代。上面提到的两位祖宗均与幽燕关联。很想再发掘有幽燕血缘的祖宗资料。
据宗谱记载,31世诗言公,齐永元年授北平护军,遂由山东汶上厌次村迁居北平无终。诗言公之子廷臣公登进士。诗言公之孙权公任北魏兵部尚书。
毗公,权公之子,34世,《北史》载:荣毗,字子谌,北平无终人也。毗少刚鲠,有局量,涉猎群言。仕周,位内史下士。隋开皇中,累迁殿内局监。时以华阴多盗贼,妙选长史,杨素荐毗为华州长史,世号为能。素之田宅,多在华阴,左右放纵,毗以法绳之,无所宽贷。毗因朝集,素谓之曰:“素之举卿,适以自罚也?”毗答曰:“奉法一心者,但恐累公所举。”素笑曰:“前言戏耳。卿之奉法,素之望也。”时晋王在扬州,每令人密觇京师消息,遣张衡于路次往往置马坊,以畜牧为辞,实给私人也。州县莫敢违,毗独遏绝其事。上闻而嘉之,赉绢百匹,转蒲州司马。汉王谅之反也,河东豪杰以城应谅。刺史丘和觉变,遁归关中。长史渤海高义明谓毗曰:“河东国之东门,若失之,则为难不细。在中虽复匈匈,非悉反也。但收桀黠者十余人斩之,自当立定耳。”毗然之。义明驰马追和,将与协计。至城西门,为渤海所杀,毗亦被执。及谅平,拜书侍御史,帝谓曰:“今日之举,马坊之事也。无改汝心。”帝亦敬之。毗在朝侃然正色,为百僚所惮。后以母忧去职。岁余,起令视事。寻卒官。赠鸿胪少卿。
关于荣氏历史人物,或由于没有名气,遍查古籍也不得见;或者名气不够大,史书上写得简略,也并非十分准确。而家谱上也多为后人推断猜测,难免牵强附会,漏洞百出。
5上谷郡是怎么回事?
尽管荣叔公迁鲁时带着上谷大夫的爵号,可是上谷与郡望有关联吗?据说远古的荣援后人也在北京附近的上谷之地,真的是吗?
在合族通谱中记:周庄王4年(前693年)荣叔公时为上谷大夫(上谷郡的行政长官),举王命去鲁办事,有功社稷,鲁君赐予汶阳之地,遂定居焉,其后代称鲁宗荣氏,因天下荣氏以鲁宗荣氏为大宗,所以用鲁宗荣氏的郡望代表荣氏的郡望。
胡尧所著《中国姓氏寻根》说:相传黄帝有个臣子叫荣援(亦名荣将),他铸造了十二口编钟,使冷伦得以演奏黄帝的《咸池》之乐。黄帝封荣援为诸侯,建立荣国,荣国历经夏、商、周三代,荣氏就是荣国的后人。此为传说,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铜器是夏代的二里头铜爵,最早的铜铃是商代晚期的鹰铃、花瓣铃和兽面纹铃,最早的编钟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如果说黄帝时期就有人铸造出编钟,实属无据。所以认荣援为荣氏最早祖先是非常不严肃的。
没有依据的传说不要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