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眼中的我
(2015-07-19 10:57: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我的随笔 |
学生眼中的我
编辑人生
王静宇
2004年9月的一个傍晚,我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思源餐厅楼下看见一位老师正在向过往的学生发放报纸,我也走过去要了一份。我就这样结识了《内蒙古工大报》,结识了编辑部的贾振声老师,在三年的读研究生期间与贾振声老师的交流之中逐渐编辑了我的人生价值观。
我大学时候学的是数学专业,由于早期大学专业设置的原因,我接触的文学、历史、哲学专业课程比较少,虽然我业余时间喜欢看文史类书籍和写一些散文和随笔,但我从内心来说早期认同的是自然科学所创造的价值,忽略了文学等社会科学所应有的价值。贾振声老师建议我多读一读文学、历史、哲学的书籍,看看历史的发展历程,看看哲学的认知发展历程,然后再思考思考所学的专业和生活等。他说:你看现在有一部分人热衷于生活中的流行,今天流行这个做这个,明天流行那个做那个,然而这种追随流行永远是被动的,追随流行始终是落在别人后面的。你要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来看清楚这个动态变化的世界,看清楚你所处的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理念,在生活、做事业和做学问上不仅仅追随而更应该是去主导,这样才能在生活事业和学问上领先。
我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出来读书的,在生活和工作之中经常面对一些困惑。有一次看见贾振声老师在发报纸的时候有个学生拿到手里看了一眼就随手丢在一边,贾老师走过去默默捡起来再继续发下去,发完报纸之后他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流之中。贾振声老师这种谦和的心怀,包容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后来我再遇见贾振声老师的时候谈起了这件事情。他说学生学的知识是外在于人的东西,如果知识没有进入人的认知本体,这些知识是不能创造财富的,这些知识也是没有力量的。如果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这些知识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就会渗透到人的生活和行为之中,这些知识就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
转眼已经10年了,生活之中时刻编辑着贾振声老师对我的影响,在生活中遵守道德,做好本份工作,不为个人利益埋没良知,平和待人,心存感激,谦卑地面对生活。
(王静宇2004级硕士研究生,后又在我校读博
校报二三事
卒竹
离开工大已经五年,五年时间,我从一个稚嫩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有工作经历的社会人,不变的是抽屉里珍藏着的那几份《内蒙古工大报》和浏览电子校报的习惯。是校报,成全了我发表文章的梦。
仍记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小文印成铅字时的那份喜悦;仍记得,第一笔10元稿费被我像宝贝一样珍藏。一直羡慕别人写得一手好文在各色报刊杂志上与人分享,这次投稿,是我的一次尝试,却出人意料得到了认可,让我信心倍增。
报名成为校报记者后,在校报编辑部贾振声老师的指导下,我访谈了两名工大十佳大学生,并写了人物报道。一位是被免试推荐到北京大学的科技创新能手贾大明,另一位是奥运火炬手王娟。两次访谈,不但引领我接触到人物访谈类文章,而且让我看到学长学姐的优秀之处,明确了自己的大学之路。有了初步尝试,之后又为一位敬重的老师写了人物短篇。
从抒发情感的小文到正统的人物访谈记,对我来说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这个过程,贾老师给予我的指点和帮助是巨大的,十分感谢这位让我梦成真的恩师。
毕业后,我虽然没有从事文字类的工作,但结缘校报是我一大幸事。笔笔酝酿,字字斟酌,是行文风格,更是严谨的人生态度,此乃大获。
(原名楼静,信息学院2005级,现为杭州某机关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