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结局悲催的著名科学家/扬言
(2015-02-05 15:12:45)
标签:
科学家结局悲惨文化 |
科学史上结局悲催的著名科学家
扬言
哲学家的结局往往是很悲惨的。
1.希伯斯:科学史上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第一人。
希伯斯是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科学之祖、米利都学派掌门泰勒斯的学生。但毕达哥拉斯创建了自己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坚持数即万物,其对科学的最大贡献当然是在数学方面,最著名的是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中国的勾股定理。当年学派证明了这个定理后,老大毕达哥拉斯宰牛100头以示庆祝,所以这个定理也称“百牛大祭”。这个学派是一个很神秘的组织,所有成员共同生活,财物公有,穿一样的衣服,入门宣誓严守内部秘密,终身只入此门,不得将知识外传。他们有一些神奇的规定:不用铁条捅火,不朝太阳小便,不在灯光下照镜。
据说毕达哥拉斯曾断言,数只有两种,整数或两个整数之比(分数)。但希伯斯在研究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时,发现了一个无法用两个整数之比表示的数,现在我们知道是根号2。弟子们知道后非常惊恐,这不但跟老师结论抵触,更是动摇了学派关于数的神秘主义世界观基础。为了维护学派的威信,他们严密封锁希伯斯的发现,如果有人胆敢泄露出去,就处以活埋。尽管毕达哥拉斯学派规矩森严,希伯斯的发现还是被许多人知道了。他们追查泄密的人,发现泄密者正是希伯斯本人。毕达哥拉斯学派按着规矩,要活埋希伯斯,希伯斯听到风声逃跑了。希伯斯在国外流浪了好几年,由于思念家乡,他偷偷地返回希腊。在地中海的一条海船上,毕达哥拉斯的忠实门徒发现了希伯斯,他们残忍地将希伯斯扔进地中海。后来,学派证明了希伯斯是对的,但希伯斯已为真理献身了。
但这个故事有些令人费解。按照百度百科人物词条的说法,希伯斯(前625-前547)活了78岁,比毕达哥拉斯(约前572-前500)大53岁。希伯斯去世时(前547年),毕达哥拉斯才25岁。前551年,毕达哥拉斯才去米利都当泰勒斯的学生,这年希伯斯已去世4年。其实毕达哥拉斯是前520年后建立学园的,这时希伯斯已经去世27年了。但希伯斯的确是无理数的发现者,也有可能百度百科把他的生卒年搞错了。
据说毕达哥拉斯也没有好结果,约公元前500年,他在政治斗争中失势,只身逃亡,活活饿死在一座女神缪斯的神庙中。但毕达哥拉斯学派在他死后还坚持了200年。
2.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狱中从容喝下毒酒。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是一位很好的演说家,一生并无著作,其学说主要记载在他的学生色诺芬尼的回忆录和柏拉图的对话集中。这点很像孔子(前551-前479)。身为雅典的公民,在政治上,苏格拉底反对民主派的一些政策。民主派掌权后,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理由是拒绝承认国家规定的神而又造出一些新神来腐蚀青年。尽管他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苏格拉底没有逃,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以毒酒一杯。苏格拉底从容镇定地喝了。
苏格拉底死后,已跟随他8年的柏拉图(约前427-前347)不得不离开雅典,辗转流离。在西西里岛,他想办一个由“哲学王”领导的“理想国”,他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自己反被当奴隶卖掉,险些丧命。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在城外创办了著名的柏拉图学园。这所名校延续了900多年。
柏拉图最著名的学生就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被称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著名语录:“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途中病逝。雅典人乘机反抗马其顿人的统治,他们把对马其顿人的仇恨发泄到曾是亚历山大老师的亚里士多德头上,控告他犯下“渎神罪”。这样,60多岁的亚里士多德不得不逃离雅典。第二年夏天,亚里士多德在凄凉中去世,应了他生前的预言,哲学家的结局往往是很悲惨的,并且都会与政治有关。他和他老师、师爷都这样。
3.阿基米德:一颗千年一遇的脑袋被一个野蛮的士兵砍下。
阿基米德(前287-前212)不是欧几里德(前330-前275),欧几里德跟《几何原本》有关,而阿基米德是力学之父,他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还发现了浮力定律,是在浴盆里发现的,他兴奋地裸奔出来,不停地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这是我们熟知的故事。阿基米德出生在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公元前214年罗马人发动了对叙拉古的侵略战争。阿基米德为保卫家乡,据说发明了起重机抓起罗马人的船只,摔得粉碎;还发明了“投石机”威力无比;他还发明了“聚光镜”烧毁敌船,被罗马人称为“几何妖怪”。支撑3年后,叙拉古国因粮食耗尽及奸细出卖而沦陷。当罗马兵闯入阿基米德家时,他正在沙盘里专心研究一个几何问题。阿基米德对走过来的罗马士兵喝到:“滚开,被踩坏了我的圆!”罗马士兵恼羞成怒,一剑砍下,一颗百年甚至千年才能一遇的头颅被野蛮的罗马士兵砍下了。罗马统帅出于对阿基米德的敬重,为他修了一座壮观的墓,墓碑上雕刻的是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作为墓标。
4.希帕提娅:古代世界唯一的女科学家在教堂里被撕碎。
希帕提娅(370-415年)是古埃及学者,是当时名重一时、广受欢迎的女性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学家以及教师,她居住在亚历山大城。希帕提娅在科学上最知名的贡献是发明了天体观测仪以及比重计。
希帕提娅是席昂的女儿,席昂是亚历山大博物馆的最后一位研究员,是希帕提娅的导师。希帕提娅并未在亚历山大博物馆中执教,而是在自己的家中讲学。约在公元400年时,希帕提娅成为亚历山大城中柏拉图学派的领导者,讲授数学与哲学。希帕提娅没有肖像传世,但据说她具有女神雅典娜的美貌。由于希帕提娅不信奉基督教,基督教会一直视她为眼中钉。415年3月的一天,一群基督暴徒在亚历山大的大街上挡住了希帕提娅的马车,将她拖到教堂里活活撕碎。
5.布鲁诺:近代科学史上第一个殉难者。
布鲁诺(1548-1600)是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布鲁诺并不是一位天文学家,他的理论更多的是哲学上的思辨和猜测。1592年他回到威尼斯,被人出卖遭逮捕,威尼斯政府把他交给罗马宗教裁判所。被关三年后,宗教裁判所才开始审讯他。教会控告他否认神学真理,先后两任红衣主教都要处死他。但教会的目的还是要他低头认罪。但布鲁诺说:“我不应当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主张,没有什么可放弃的,没有根据放弃什么,也不知道放弃什么。”布鲁诺在长达8年的监狱生活中,受尽酷刑,但丝毫没有动摇信念。他说,一个人的事业使他自己变得伟大时,他就能临死不惧,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处以火刑,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临刑前他说:“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真理终将战胜邪恶!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
话说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这年被认为是近代科学的诞生年。这年的5月24日,哥白尼在病榻上见到了该书的样书,他摸了摸封皮便与世长辞了。
除了布鲁诺,后面还有一位开普勒(1571-1630),第谷(1546-1601)的学生。开普勒在他老师的海量观测数据中,发现了恒星运动三大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铺平了道路。人们称赞开普勒是“天空立法者”,黑格尔说他是现代天体力学的真正奠基人。1623年,开普勒因出版《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概念》受到教会迫害,书被焚,工资被停发。1630年,开普勒生活无着,在贫病交困中去世,终年59岁。黑格尔说,开普勒是被德国人饿死的!
还有一位对日心说有突出贡献的大科学家,他就是伽利略(1564-1642)。1632年,伽利略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实际上是为哥白尼辩护,并隐含着对教皇和主教的嘲讽。该书出版6个月后被罗马教廷查禁,1633年,宗教法庭把伽利略传到罗马,强迫他在“悔过书”上签字,最后判决伽利略终身监禁,并禁止出版和重印他的一切著作。伽利略服从了教廷的处置,他在听了判决后,喃喃地说:“无论如何,地球确实在运动啊!”伽利略没有被投进监狱,而是被软禁。后来他双目失明,于1642年去世。
6.塞尔维特:被判火刑,而且要用文火慢慢烤。
在讲塞尔维特(1511-1553)的故事之前,讲一下维萨里(1514-1564)。维萨里是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维萨里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1543年,正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的那一天,维萨里在巴塞罗那出版了划时代的著作《人体结构》,该书有很多插图,后来成了医学解剖学的经典。该书纠正了古罗马时代医学家盖伦的许多错误。维萨里对盖伦的批评和对《圣经》一些观点的否定,激怒了教会和盖伦的信徒,他们对维萨里百般刁难,还控告他用活人解剖。1563年,维萨里遭诬告在皇宫里搞活体解剖,宗教裁判所判处他死刑。由于西班牙国王的周旋(维萨里是御医),才改为让他去耶路撒冷朝圣赎罪。维萨里在朝圣回来的路上病故,时年50岁。
维萨里的《人体结构》没有解决人体血液流动的方向、通道和作用问题。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哈维,而首先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塞尔维特。塞尔维特是西班牙医生,肺循环的发现者。1553年,他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其中用6页篇幅描述了他发现的血液肺循环。此书刚一出版,塞尔维特即被宗教裁判所逮捕。但他逃出监狱。宗教裁判所对他进行缺席审判,判他死刑,决定连同他的著作一起“用文火慢慢烧成灰”。塞尔维特逃生4个月后,又在日内瓦被捕,再次被判处火刑,而且要用文火慢慢烤。有人劝说改为剑刑,或勒死再烧,但遭到拒绝。最后,塞尔维特被牢牢地锁在火刑柱上,被点燃的湿木柴活活烤了两个小时,惨遭烧死。
7.拉瓦锡:法国人毁掉了自己最美的科学花朵。
拉瓦锡(1743-1794),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近代化学奠基人之一。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他帮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按照这定义,于1789年发表了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拉瓦锡的贡献促使18世纪的化学更加物理及数学化。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创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
当时,法国政府为了保障国库收入,采取让有钱人包税的办法,由“包税公司”代交税收,再去向民间征收间接税。1769年,在拉瓦锡成为法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的同时,也加入了包税公司,承包了食盐和烟草的征税大权。1775年拉瓦锡还担任了国家火药和硝石管理局局长。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1年新政府解散包税公司。1793年开始调查包税公司,下令逮捕包税公司所有成员,大化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拉瓦锡也在28名被逮捕的成员之列。1794年5月8日早晨,包税公司28人被执行死刑。拉瓦锡是第四个登上断头台的,时年51岁。刽子手的屠刀砍下了这位天才科学家的头颅,法国人毁掉了自己最美的科学花朵。
据后来史学家考证,拉瓦锡被处死跟法国革命领袖之一马拉有关,不然拉瓦锡罪不当死,何况还有那么多有名望的科学家出面作保。马拉曾是一名记者,可总是宣称自己是一名科学家,还向巴黎科学院申请成为院士,并提交了一篇关于火的论文。拉瓦锡审阅后认为太差,极力反对马拉当选院士。从此马拉怀恨在心。在法庭上,拉瓦锡曾请求死缓,以便有时间完成关于汗的实验,被法庭以“共和国不需要学者,而只需要为国家而采取的正义行动”为由拒绝。
拉瓦锡被处死后的第二天,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说:“他们割下了拉瓦锡的头,只不过一刹那的事,但不知100年之内,世界上还能不能再长出一颗像他那样的头。”拉瓦锡死后不到两年,案子就得到平反,巴黎为他重新举行了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