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感悟随笔生活教育妈妈 |
分类: 育儿宝典 |
妈妈们,别再向孩子喊“123”了
平面镜一
早上八九点钟,打开窗户,外面已是满眼的绿色,轻轻的暖风卷着翠绿的清香扑面而来。楼下的空地上,东边,几个两三岁的孩子正在追逐嬉闹;西边十几米开外,几个年轻的母亲正轻松地交叉着双臂闲散地面对面站着,可能在交流各自的育儿心经,也可能是在聊着家长里短的琐事;北边,几个老太太坐在苗圃的台阶上唧唧咕咕地扯着闲篇,还时不时地抬起头来堆起满是皱纹的笑脸看看正在玩耍的孩子。好一幅春意昂然的和谐景象!
春天真地到了。
“笑笑!―――”
一个女人一声声嘶力竭地呵斥打破了这种和谐。
是笑笑妈在叫。笑笑妈刚才还交叉着的双臂瞬间变换了姿势,只见她左手迅速叉到腰间,右臂向前伸直,右手的食指一枝独秀,直挺挺地指向东方。
“扔――了!”笑笑妈右手的食指猛烈抖动着,脸由于愤怒已经变了形。看得出来,她已经“出离愤怒了”。
笑笑没动,可能是吓傻了吧。
“听见没有?!”笑笑妈又一次运足了丹田气。
“1-2-”,多么熟悉的声音!多么洪亮的声音!我的耳膜在剧烈地震动,立刻让我想起了电影《功夫》中包租婆的“狮吼功”。
没等笑笑妈喊到“3”, 笑笑手里的塑料袋便落了地。
平面镜二
一天中午我和儿子买面条回来,儿子执意要帮我拿面条,我把面条挂到儿子的小手指头上,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刚走到楼房的拐角处,脑后突然响起一声炸雷――“站住!你给我回来!听见了没有?再不站住我打死你!”
“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是不是?赶紧给我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胖女人气势汹汹地威胁道。
“我不回去,我就不回去!我回去你该打我了。”小男孩儿前半句显得嘴硬,后半句透着心虚。
看俩人长相的相似度,应该是母子关系。
“好,你不回来是不是?我喊“123”,你再不回来,看等会儿让我抓住你,我就用铁链子把你捆到床上!我把你一个人锁到屋里!你信不信?你回不回来?1-2-”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胖女人已经开始喊上了。
别说这口令真是管用,喊“1”时小男孩儿马上开始起步,胖女人“3”字出口的时候,小男孩儿已经变成了小跑。待男孩儿回到她身边,胖女人立刻伸出右手做出一个向下打的姿势,吓得孩子赶紧一缩身子,双臂本能地十字交叉护住了头顶。胖女人用力拽了一下孩子的胳膊,把孩子拽了一个趔趄,“家去!看我怎么收拾你!”
胖女人演得很投入,整个过程视我们如无物,自始至终也没看俩受到惊吓的观众一眼。
儿子哪儿见过这种阵势,人家都走了半天了,他张开的嘴还没合上。
平面镜三
最厉害的还要数朋友梅,她不喊“123”,她只喊俩数,同样有效。
这不,强强吃的豆豆掉地上了。强强刚做出一个弯腰去捡的姿势,梅便大声喊道,“掉地上了,别捡了!掉地上就不要了!”强强还是伸出了手。“叫你别捡!听见了没有?”梅变得严厉起来。就在一刹那间,强强的手到了,梅的脚也到了,梅一脚踢到了强强的手上,把强强手里的豆豆踢飞了出去。
“你有些太严厉了。”我有点底气不足。这种话我跟梅说了不是一句半句了,没什么效果,现在看见梅“教育”强强,我只能装作视而不见。
“走,回家去!”梅过去拉强强。
“妈妈,我不想走,我想再玩儿会儿。”
“你走不走?妈妈今天就喊两个数,1、2!”梅放开强强,腾出手指数数。梅的话简洁明快,很快便数完了,比《功夫》里那个向周星驰喊“预备,三”的人还要快。
强强的动作比梅的话更快,只见“1”,强强马上把手中的东西放到了地上;“2”,强强已经站起身来做出向门口跑的姿势。
梅的脸上开始绽露胜利的笑容,可还没等笑容完全绽放开,强强突然又回身坐到了小凳子上高兴地说,“妈妈,还没喊3呢。”
“给我回去!”梅有点挂不住了,她冲上去把强强拉了起来,连拖带拽地给弄到了门口。
强强一边极不情愿地配合着妈妈向外走一边委屈地对妈妈说着,“妈妈,还没喊3呢,妈妈,还没喊3呢!”
我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
透视镜
是谁先向孩子喊的“123”?
如果这个人现在还健在,他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自从“123”从他嘴里迸出以后,这个简单的数字就变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简单易操作的育儿技术,并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迅速推广开来。我已经记不清楚迄今为止到底看到多少个当妈妈的喊“123”了, 也不止一次领略到了“123”的威力。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孩子非得等到“3”时才开始行动、或干脆根本就不行动的。
我在想这个人为什么要向孩子喊“123”?莫非这个人有军人血统?抑或他受过军事训练?这种简单的直接命令方式应该常见于军队吧?要不然这个人是斯巴达人?
我在想为什么孩子听到“123”后变得那么“听话”?不用说,那肯定是因为孩子害怕了,孩子害怕的不是“123”这几个干枯的数字,而是这几个数字后面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这我不说大家也很清楚,那肯定跑不出打骂与责罚。
我在想为什么妈妈们不去换个角度想一想,想想如果自己是孩子,自己的妈妈整天向自己喊“123”,自己会怎么想?妈妈们是不是也在重复“百年的女儿熬成妈”的传统经典?
妈妈们在喊“123”时肯定会很有成就感,还会有一种自己的命令得到及时而又绝对服从的快感。妈妈的压力是很大的,不仅要顾家,还要工作养家,在外面受够了窝囊气,回到家里给自己的孩子当当王的感觉肯定挺爽的,只是这种“老鼠扛枪窝里横”的作风实在是不值得提倡,这只会使自己的心头肉渐渐与自己疏远,从而让自己失去最后的阵地。信不信,随着孩子的长大,总有一天,“123”会失去它现在的效力;终有一天,你就是喊到100,孩子也不会再回头。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害怕数字后边的内容,而且还很可能用后边的内容与你对抗。
向孩子喊“123”无疑是一种专制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自然是比跟孩子讲道理费口舌见效要快得多,但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不仅会使妈妈失去给孩子讲道理的机会,也会让孩子丧失向你申辩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妈妈那么专制,跟她说什么肯定都没用。在孩子以后的成长中,如果孩子遇上什么事情,孩子很可能会对妈妈三缄其口,孩子宁愿跟一个陌生人倒倒苦水,也不会找妈妈帮忙出出主意,孩子不会也不再愿意跟妈妈沟通交流,到那个时候,喊“123”的妈妈们,你们将会尝到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你们会觉得自己真得很无奈,也真得很失败,真的。
妈妈们,别再向孩子喊“123”了。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真的。让我们放下架子,畅开胸怀,跟孩子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