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14.成语百辨08:“西门治邺”用的是什么计法

(2014-01-07 14:44:50)
分类: 成语百辨

“西门治邺”用的是什么计法

 

 

 

 

  西门豹是战国时代的魏国,生卒年不详。故里在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他在魏文侯(前446~前396在位)时任(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领导人民开凿了十二条运河,引河水灌溉田。这些运河历史上称为西门豹渠。以漳河为水源,始建于战国前期,比李冰领导筑的“都江堰”还早160多年,是我国见诸文字记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引水渠系统工程。西门豹在邺县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政策,使邺城民富兵强,从而使成为战国时期魏国东北方的重镇。括地志》也记载:“横渠首接漳水,盖西门豹、史起所凿之渠也。”《沟洫志:“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鄴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孙襄王,与群臣饮,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鄴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傍,西门不知用,是不智;知而不兴,是不仁。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於是史起为鄴令,遂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内。左思魏都赋云‘西门溉其前,史起濯其後’也。”

  不过,西门豹最出名的事是破除“河伯娶妇”的迷信习俗佳话。事迹见于《史记·滑稽列传》。司马迁在中评论西门豹治邺时用比较的方法,一口气评论了三个人,云:“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鄴,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这里的“不能欺不忍欺不敢欺,实际上隐含着子产、子贱、西门豹三个人不同的治民方法和的效果。子产,即姬侨(?~522),字子产,又字子美,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是春秋时政治家。他国为20,明察秋毫,为民解难,把一个“上下不亲,父子不和”的国家治理得“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孔子赞扬他“其养民也惠,其便民也义”。子产去世时,郑国百姓“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孔子说:“子产,古之遗爱也。”的德行如此高尚。故称子产“民不能欺”。

  子贱名宓不齐是孔子学生。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载,他在单父为官,无为而治,终日里“弹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子贱孔子解释道,他的方法就是讲究用人,使人尽其能,人尽其才,有这一条,治理单父便绰绰有余了。“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足以教弟矣所友者十有二人,足以祛壅蔽矣所师者一人,足以虑无失策,举无败功矣。惜乎不齐为之大功,乃与尧舜参矣。”孔子称道他“求贤以自辅”,感叹:“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认为子贱的方法倘若治理更大的域,同样会卓有成效。子贱治单父,为政清净,故称“民不忍欺 ”。

西门豹治邺,为什么会“民不敢欺”呢?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震撼人心的用技制止河伯娶妇的风俗。西门豹是战国时魏的邺令,是个县官。他一到任,首先调查研究,微服私访,“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见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冷清。后才知道流经当地的漳河经常泛滥,地方一些官员就和巫婆神棍们勾结起来,谎称得经常为河伯找老婆,来安抚他不要发怒,从而借机“赋敛百姓”。老百姓为苦为河伯娶妇所困扰。每到水患到了,女巫勾结群臣,假借河伯娶妇随意把百姓家的漂亮姑娘挑选出来,打扮成新娘的样子,装饰好筏子,在上面铺枕席,女子坐上面,推入河中活活淹死;而每这样折腾一次,还要“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婚礼”的费用只“用其二三十万”,余下的则“与祝巫共分”。

  西门豹看穿了把戏所在,主动要求为新娘送行,西门豹了解这样的情况以后,决定亲自主持一次河伯娶子的仪式。到了这天,三老掌管教化的乡官、官属、豪长者、里父老都到了,来参加的有几千人。70多岁的大巫带来10多个女子,西门豹让带上来女子,验一验美丑,他看后说:“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让大巫亲自入水通告水神,再选个漂亮的女子。便将大巫妪投之河中;过了一会没有动静,又将一弟子投河中;仍然没有动静,又投一弟子河中三弟子。西门豹巫妪、弟子,是女子也,没有汇报清楚,三老入水汇报。投三老河中。西门豹向河立待良久之后说巫妪、三老还不回来,那就让廷掾县令的助手,负责处理案件与豪长者一人去吧”这些人都倒地叩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回家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河伯娶亲之事本来就是一种迷信,但是由于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所限,民间愚昧无知,再加上地方官以此可以借机聚敛钱财,让迷信风俗愈演愈烈。用强制性的办法可能是难以奏效的。为此,西门豹不能抗风俗强力制止,只能顺其局面,将计就计。他的这种方法源于一种“归谬”的推论之计,这种方法叫“归谬法”,这个方法并不奇怪,我们在中学的数学中就已经学过了。钱钟书《管锥编》中说,归谬就是:“充类至尽以明其误妄也。”

  比如,我们要证明AB,可以先从AB证明,逐步推理,直到证明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等式(如1=2)为止,这样就反证出AB是个谬误,反之AB就成立了。西门豹就是先假意承认了一个“河伯娶妇”的现象,再让那些恶人践行请神仪式,以至于被投入水中送死。那些害人的巫妪、三老终于被置于死地。你们既然说河神能娶亲,那请你也下河参与一下。这一手,就让当事人露出了原形。反证了河伯娶亲是残酷而险恶的迷信。

那次的仪式上,当着两三千观众的面,接连把巫婆及其三个弟子并一名官员相继投入河中,令 “吏民大惊恐”,因此称为,“民不敢欺”。

  当然,西门豹在兴水利方面,“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使邺的百姓“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应该是主要的功绩,西门豹治邺,“ 以威化御俗”,对舞弊贪赃、愚弄人民的人毫不留情。这就是西门豹的“民不敢欺”。

  归谬法,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还记述了一个优孟谈笑讽谏的故事,更令人快慰。楚庄王有爱马之癖,对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马得了肥胖病死了,楚庄王让大家为马作丧礼,并且要以“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大家都认为不妥。庄王下令:谁敢再反对治以死罪。“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优孟仰天大哭,说,这么好的一匹马死了,怎么能以大夫礼埋葬呢?应该以人君之礼之。而且要“彫玉为棺,文梓为椁”,越隆重越好。这显然是一种归谬式的讽谏。但是佯哭之后也有严正的话:这样才会让“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诸侯们才知道你大王把马看得尊贵而把人看得低贱。楚庄王明白了,说有那么严重吗?那依你的意见怎么埋葬才好。优孟说:“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肠。”也就是说把马肉放到大锅里,加上各种佐料,大点煮熟,大吃一顿,让它葬到人的肚子里最好。优孟不能直接指斥楚庄王,而是巧妙地将庄王的错误推向极端,以大夫礼葬马,还不如以国君之礼葬马,从而导出一个可怕的“大王贱人而贵马”结论。借此给了庄王一个自省的机会。这种推论的方法正是古代的名学即现代的逻辑学中的“归谬法”,当然也只有那些哄国王玩笑的特殊人物优孟们才敢这样说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