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子夜》与公债知识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论文 |
《子夜》与公债知识
| http://www.hzst.net/image/author/maod.jpg |
http://a4.att.hudong.com/21/94/01300000165476121316944668262.jpg |
《子夜》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很多人不喜欢它的原因是其中涉及的公债问题,是我们理解作品的一个不小的阅读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一问题搞清楚才能顺利地读懂茅盾原著。下面用最简单的文字说明:
什么是公债?公债,我们现在叫国库券。一般意义上的公债是国家为了融资而向社会上的企业或者个人发放的一种有息债券,这种债券相当于借款的凭据,借款到了期限就可以凭这些债券到指定的地点兑付本金和利息。债券的利息本来是约定不变的,但是为了便于资金的流动,国家规定了在债券发行期间公债可以上市流通,并自由转让。这样就出现了负责经营公债的交易所或叫公债市场交易所。在公债市场上,由于公债的流动,就出现了价格的升降变化。追逐利益的公债做手们就会随着公债价格的涨落决定买进或者卖出,从中巧妙地得到利益。以上这是比较正常的市场情况。
30 年代上海交易所规定,可以买空卖空。什么叫买空卖空?就是说,不管是买公债还是卖公债,都可以先交纳一定的保障金,比如交纳10%的钱作为保障金,就可以在你的户头上买相当比例的公债,等到每月最后那几天交割期(即结算期),交易所就负责办理交割,即对当月的公债交易进行总结算。此前,谁的户头上存馀了公债,就叫多头,空缺一部分公债就叫空头。多头就要按现价补足交纳他所买的这一部分公债的现金;空头也就必须立即买到的公债补足账上那个他应该买的公债缺口,这就是补进。因此,如果是公债价格上涨了,做多头的就自然占了便宜,做空头的就吃了亏;公债价下跌了做空头的就获了大利,做多头的就赔了。
中国30年代的公债市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有秩序。上海的公债市场被一些资金厚、手段高的大户垄断着,他们的特点是不但有钱,也会翻云覆雨地运作,手段高超。社会联系广泛,与政界有内线、有瓜葛,这是他们能够常常获利的最为重要的保障。30年代国民党政权不隐定,军阀之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这就造成了国民党政府发放的公债价格的不稳定;政局好一点,公债值就可能升值,反之则会下降。这大升大降的情景正是许多投机家们所希望的。当时最热的三种公债要数称为“关裁编”的公债(谐“棺材边”),即政府以关税、裁兵、编遣为名义发行的三项公债。这些公债风险大,当然通过投机获利益的机会也就更多,随之而来的是破产和失败的可能性也同样多。商场如战场,有多大风险即有多大利益可能。这就决定了买公债带有投机性,并不是静等着天上掉金子,正所谓公债的关键在于“做”,就是要主动地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促成自己所希望的后果(涨势、落势)出现。《子夜》中的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就是这样展开的。做公债如此,做地皮、金子、期货,也是一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