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出来已是中午。
跟着转经的人流去大昭寺。

到了大昭寺门口,才发现我们没有预约大昭寺门票。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走哪条路回去,竟忽略了大昭寺要预约门票。
对于自驾的人,回程也是需要认真决策的。我的一个同学到拉萨后不想开车回去了,选择了坐飞机,汽车则托运到长沙。也有同学一行走路程长,海拔高,人烟稀少的新藏线。在酒店和很多人交流,走317即川藏北线是很多人的选择,但后面的松潘、岷江峡谷或回到318都是走过的道路,不想重复了。唯有青藏公路有吸引力,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巨大山脉,在海拔四千多米的羌塘高原行走1000公路,非常有挑战性。
在药店给朋友买药时,这个来自安多的藏族女营业员告诉我们,她的弟弟是安多的警察,安多前几天下了大雪,路上堵了很多车。有一个60岁的司机的车侧翻,又发生了严重的高反。他向安多警方求助,安多的警察驱车100公里将他带回安多医院。
她还要我们下载安多交警app,可以得到实时的路况信息。
这个女营业员皮肤很白,普通话讲得很好,举止斯文,让我想起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银环。
我们住的汉庭酒店的前台服务员也是一个藏族姑娘,要不是她的胸牌上是藏族名字,根本察觉不出她和内地的服务员有什么不同。
第16天,我们离开拉萨。很多地方没去,有些依依不舍。
天气预报显示,接下来只有三天好天气,青藏高原又要下雪。我们决定第一天翻越念青唐古拉峰,去纳木错,住那曲市。第二天翻越唐古拉山口,住沱沱河镇。第三天走可可西里、昆仑山口,住格尔木。三天都要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开车和住宿,对于我们是一个考验。
路过拉萨博物馆

前方大概就是罗布林卡吧。

走在拉萨新城,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脍炙人口的表演唱:”雪山升起的红太阳,拉萨城内闪金光。翻身农奴巧梳妆,父女双双逛新城呀。女儿在前面走哇,走得忙,老汉我赶得汗呀,汗直淌 。一心想看拉萨的新气象,迈开大步我紧呀紧跟上唉....."
上世纪80或90年代的八廓街照片(网络照片)。
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布达拉宫的西门(网络照片)
60年代的新城和现在的新城不能同日而语。
现在年轻人很少穿藏服了,自己开车的人也多了。我们在汉庭酒店江苏店看见几个藏族小伙开车技术十分了得,在狭窄的小巷里拐弯,果断、精准,连老司机都赞叹不已。
"阿爸唉,快快走,看看拉萨新面貌。女儿唉,等等我,看看拉萨新面貌。快快走来,快快行呀,哦呀呀呀呀呀....."
拉萨日新月异,估计人们不会那么激动,怀旧的情愫会多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