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啊,翻波浪......”老师教这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大概是在我小学三、四年纪吧。五十多年过去,但仍可以随口唱来。
第十天我们去看雅鲁藏布,实现几十年来的心愿。
雅鲁藏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西头,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是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摇篮。
在地图上导航,去雅鲁藏布大峡谷路线和我们前一天从鲁朗镇到林芝的路线几乎平行。到了实地才知道鲁朗到雅鲁藏布之间隔着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多个6、7000米高的雪山。利用林芝的尼洋河谷转到雅鲁藏布河谷修筑路,才是最可行的方案。
出发,右侧是林芝滨江公园,也叫滨江森林草原公园。
大气的林芝市

过尼洋河大桥
走林拉高速向南,右侧是尼洋河。
河岸有一大片蔬菜大棚,据说是四川人在此种蔬菜,供应林芝、拉萨等大城市。四川人勤劳能干,吃苦耐劳。我估计到西部打工和个体投资者中四川人比例最大。西藏挨着四川不用说,我们在新疆各处遇到的打工者也是四川人最多。塔克拉玛干沙漠上每隔二十公里有一个水泵房,常年守水泵房的都是四川人。我们在最西北的城市塔城,看到不少四川餐馆。
尼洋河口,一片江南景色。
雅鲁藏布大桥
雅鲁藏布与尼洋河交汇的河段属于中游,支流众多,水量充沛,河谷展宽,气候温和,是西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虽然已过中秋,仍然是柳树成荫。
林芝地区不愧为是雪域江南

路边的柳树有多少年了呢?

遇见一个贴着“朗嘎石碑”标志的奇怪水泥小屋。我们迟疑了一下,认为是一个配合景区的新建筑,没有下车。
回来后查资料,此地确实有块朗嘎吐蕃碑,朗嘎碑曾遭人为毁坏而致碑首与碑身分离。后经当地文物部门修缮拼合,并增筑水泥墙一堵用以保护。
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也是耳熟能详的西藏符号。吐蕃王朝的时间是公元618年—842年,朗嘎吐蕃碑应该也是那个时期留下的吧?失之交臂,有点遗憾啊。
旅游路牌上写着“工布王雕像”
百度了一下,林芝地区历史上是工布王属地,丹娘乡的一个小庙内供奉着公布王阿吉杰布的石像,传说石像的来历非常神奇。工布王阿吉杰布的庄园遗址也找到了,在米林机场附近。工布王阿吉杰布是吐蕃王朝建立时期的一个藏王,那是1300多年前,和李世民同时期的人物。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王呢?他和松赞干布是什么关系?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没忘记他。
不过网上的工布王阿吉杰布的石像是一个佛像的样子,猜想是后人雕刻的。
来到江边的一个观景台
在观景台做生意的老板是一个藏族汉子,他告诉我们在这里是观看江对岸的沙丘。
沙丘像座小山,老板说小沙山是自然形成的。冬天枯水季节,河底裸露出来,风就河底的把沙子吹上了沙丘。沙山很大,要到对面山上的路上才能感觉它的体量。
大自然真奇妙,河床里的沙子为什么会往一处堆,而不是沿河岸均匀铺开呢?我们打算回程走对岸的小路,到沙山上看看。
雅鲁藏布过了派镇就是下游了,河道变窄,向北抬头。
我们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休息,吃饱后就去探索世界上最大、最深、最神秘的峡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