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课题研究的会议记录
(2015-11-01 21:55:15)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11 |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课题研究的会议记录
蓝田县城关中学
地点:蓝田县城关中学英语组办公室
参加会议的人员:
英语教研组组长:李青、张一乐老师
组员:王宏娟,张晶,陈乐媛,吴笑蕾等老师
主持人:陈乐媛
记录人:吴笑蕾
会议过程:
李青老师讲话:
课题负责人王宏娟老师介绍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学习氛围即就是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可以探索知识的动力。课题的名称为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步骤,采取多变的教学措施,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潜力,使其对英语能够产生浓厚的长久的兴趣,并且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学好英语。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这就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而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此外构建主义者强调,教学要通过设计重大的任务或问题以引导学习和支撑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主体。其教学模式中的抛锚式教学,主要是指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普通心理学认为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有意义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其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某些课程并不感兴趣,甚至感到乏味,他若能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而刻苦学习,并对此产生兴趣。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在后期得以转变。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上理论都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的探究所学的内容,其学习效果就会倍增。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培养也离不开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法要不断的更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为主体,使其积极、主动性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实践价值
我校虽是陕西省重点中学,但地处县城,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差,底子薄弱,,学生对英语没有多大的兴趣,甚至很是恐惧这门学科。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学好英语,必需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设多种有趣的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愿意接受英语,愉快地、轻松地学习英语,由“要我学英语”最终成为“我要学英语”。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对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内容的研究,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营造学习氛围的关系的研究
(3)、教师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2、课题研究创新之处体现在三个转变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教师由主导变成了引导者,由课堂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以及作为课堂情境的策划者。
(2)、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小组合作,利用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积极主动的探讨、学习、运用英语。
(3)、学生学习环境的转变:学生由单纯的课堂上学习运用英语,到课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由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转变为班级之间甚至全校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理论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行动观察法,小组活动展评法、归纳总结法。
1、理论研究法“理论研究国内外有关此领域的专业文献,尤其关注并借鉴适合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新的理论的研究。
2、问卷调查法:与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设计适合学生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如实填写,并及时收回、整理、分析结果,初步得出结论。
3、座谈法:不定期的与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和研究措施。
4、行动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参与活动前、活动中以及活动后的表现与收获,分析、总结材料。
5、小组活动展评法:让学生课堂展示表演小组活动,评出最佳小组,并让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6、归纳总结法:学生小组之间互相分析总结,教师之间总结,及时写出阶段总结,教学反思以及相关的教学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实施步骤
1. 课题研究的思路
2、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
(1)、准备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1月,完成以下工作:
课题组确定研究的课题,申报课题,课题成员明确分工,并制定阶段性计划和方案。
(2)、实施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完成以下工作:
①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
②讨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深刻反思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措施;
③制定教学方案和预设小组活动;
④及时分析、反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归纳、总结结果;
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学习他人,反思自我,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6年4月至5月
反思研究过程,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和呈现
1、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教学实践,使研究成员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2)、极大激发了学生长久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流利地进行交际,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4)、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和呈现
(1)、文字成果:调查资料、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以及结题报告。
(2)、图片成果:学生学习英语活动的图片以及其他图片资料。
(3)、操作性成果: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课题参与人张晶老师发言:
陈乐媛老师发言:
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课题对我们的实际教学意义重大,两位教师研究课题的成功的经验方面,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创设学习氛围,届时我们可以直接借鉴。在开展各项活动方面我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两位老师提供帮助。再次,我建议我们英语组也像语文组那样,成立英语社团,搞各种具有实际意义的社团活动,才能真正地调动我校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对两位教师的课题研究会更有帮助。
吴笑累老师发言:
陈老师刚才的建议我很赞同,只有真正搞起了活动,学生真实的参与了校园活动,才能体会英语学习的快乐和意义,而且开展的校园活动,本身就为学生创设了不同于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一乐老师发言:
主持人陈乐媛老师宣布会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