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韵诗意里的潞州春色

(2025-03-25 08:40:46)
标签:

潞州春色

元好问

李贺

王廷相

席佩兰

分类: 彼景此情(散文)
古韵诗意里的潞州春色
       杨柳依依,桃花灼灼,正是好春时节。遥遥眺望塔岭山上的那座玲珑白塔,不由得吟起了元好问的《初发潞州》:潞州久住似并州,身去心留不自由。白塔亭亭三十里,漳河东畔几回头。元好问在陵川求学生活期间,曾在潞州长住,游历上党,品味风情。虽然他没有流传下来描绘潞州春色的诗句,但我依稀看到,一个多情的诗人漫步于古城街头,倘佯在潞州老巷,怎能不引发一番春日的感慨呢?然而,比元好问早近四百年的一位青年诗人,体形细瘦,通眉长爪,才思聪颖,在他短短的二十七年人生中,却有三年多的时间留在了潞州。李贺的到来,潞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中唐便盛开了诗歌的鲜花,恰如长吉所咏,“吟诗一夜东方白”。在其留下来的三十余篇潞州诗章里,多愁善感的李贺固然也没有直接描写潞州春天的奇思佳句。但他保留下的《染丝上春机》却如一幅美妙的潞州春丝图:玉罂汲水桐花井,茜丝沈水如云影。美人懒态燕脂愁,春梭抛掷鸣高楼。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伴随着长吉的诗意,一股春意便悠悠地洇染开来……
       “官柳青青匹马嘶,回风暮雨入铜鞮。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 这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在《送客之潞府》中的吟唱。时人评价其“一篇一咏,朝野珍之。”读读这首送客诗,官柳青青,佳期春山……,唐时潞州的鲜活春日似乎跃然而至。再回味一下作者笔下的《寒食》一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雨余滋润在,风不起尘沙。边日寡文思,送君吟月华。过山干相府,临水宿僧家。能赋焉长屈,芳春宴杏花。”贾岛的这首《送卢秀才游潞州》,又是一首送客诗,却比韩翃的诗喧染的潞州春色恣意三分,一句“芳春宴杏花”,动感十足,春意盎然。
       或许千年前的韩翃、贾岛包括大诗人李白、苏东坡并没有来过上党,没有临赏过古潞州的春日风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太行山的向往与歌唱,不妨碍他们对潞州春光的欣赏与感叹,透过他们留下的美丽诗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片热土的拳拳之情。
       诗意流淌来到了几百年后,明天顺四年进士、曾任山西右参政的祁顺,其收录于明弘治《潞州志·词翰志》的《暮春游百谷山》诗三首,给我们留下了一番感慨。其一描写到“百谷晴云四面昙,寻僧应拟一停骖。风松砰湃时鸣佩,烟树霏微昼拥岚。胜览只留山作画,幽栖偏爱石为奄。望来不觉牵诗兴,春景撩人月正三。” 百谷山,俗称老顶山,位于潞州区东面,耸立着40余座山峰,松柏茂密,林木积翠,是古来久存的风景胜地。诗人于暮春之际莅临潞州,当然要到百谷山游览,松风澎湃,烟树霏微,巨石为奄,青山如画,不由得诗兴大发,春景撩人。             “昨宵风雨过高平,今日晴川柳色明。渔笛一声漳水暮,青山寒拥潞州城。”诗意清新自然,一幅淡雅的柳色明媚,青山潞州图扑面而来。这是明嘉靖八年任山西巡抚的韩邦奇《自高平趋潞州》流传下来的诗作,存于《苑洛集》。韩邦奇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关学编》称他“文理兼备,学问精到,明于数学,胸次洒落,大类邵尧夫,而论道体乃独取张横渠”,著有《苑洛集》二十二卷、《律吕新书直解》等,存诗词多首。其《律吕新书直解》至今备受推崇,奠定了他作为明朝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的地位。与此相映成趣的是王廷相的《春兴》:红槿放花朝日上,白杨战叶晚风初。村园来往俱成趣,闲却先生满架书。闲适淡雅,春兴趣意。王廷相,祖籍潞州,是明朝中期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他工于古文诗赋,其诗文尚摹拟,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等并称“前七子”。他时回潞州老家祭扫祖墓,与诸亲友相会,聚众讲学,其居所称“子衡读书处”。 这首《春兴》当是写于回老家祭祖讲学之时。明嘉靖曾官至监察御史、别号漳野的潞州人李新芳有《送张维扬还古城》:昔年与君长安别,长安一路凝霜雪。今年与君漳河饯,漳河杨柳花如霰。昨夜春风去太行,南薰傍晓来何凉。斗酒愿言慎金鞍,乾坤万里皆羊肠。 (录自《潞安诗钞》卷二) 春风柳花,襟带漳河。新芳所为诗赋杂文,有《漳野文集》八卷,其文其诗系有濂洛风雅之派。他的春日诗词吟意新颖,佳句迭出。如“只恐春零落,伤心化杜鹃。”(《山中闻鸟》)“马踏东风软,春围山色攒。”(《游道院》)流露出淡淡的春愁,浓浓的春意。
      长治曾是明洪武沈简王朱模的封地,后裔子孙多生活于潞州,“时称沈藩多才焉”,颇有文人骚客之风。自然他们的笔下少不了潞州的春意悠悠。朱铨鉌是明沈安王,号凝斋道人,当时多年坐镇潞州,著有《凝斋稿》。在清乾隆《长治县志·艺文志》有其《春日怀远客二首》写的淡雅感伤。“小圃辛夷渐发芽,禁城残柳欲飞花。可怜九十春光去,未遂还家粉梦家。” “一庭明月上梨花,深院寒砧搅暮笳。莫道春宵无寂寞,谁怜游子在天涯。“你读读,王侯人家也有多少的无奈啊!明沈宪王朱允栘多才多艺,他的《春晴》也是多姿多彩:春云飞欲尽,春日复新晴。柳叶含风细,杨花点地轻。庭闲时立鹤,树暖正啼莺。不倦芳樽兴,挥毫赋早成。(录自《潞安诗钞·前编》卷一)其诗作颇丰,妙句横生。如 “新晴近郭春风好,地绕山门细路深。” (《春游柏谷次山门作》)“轻风杨柳岸,香雨杏桃村。” (《春游柏谷寺》)后世如朱珵尧的“松偃云垂盖,花分露湿衣。” (《春日游柏谷山寺·其二》)“杏花初熟酒,榆火乍浮烟。” (《寒食晓行》)“几处断云还独鸟,谁家深树响流莺。”(《春日楼居》)朱(王+呈)坦的《春日游柏谷寺》:晓雾危岩合,烟萝仄径悬。浮图开佛日,沙界接人天。独鹤冲云起,愁猿枕石眠。逃禅如可醉,莫负杖头钱。(录自《四库全书·御前明诗》卷二)朱(王+呈)塯的《春草》:二月春郊草,芊芊接陇生。和烟初变色,带雨已抽萌。醉客芳茵软,游轩绮毂轻。王孙千里外,睹此正关情。(录自《潞安诗钞·前编》卷三)都从某个侧面体现了当时潞州春日的风情民俗,美妙景致。几乎同时代的程应登是明嘉靖庚子经魁,长治人,著有《栖霞集》。其诗返朴归真,清丽若新。如《喜友人归》自然脱俗:天涯芳草尽绿,路旁柳絮争飞。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程诗还有一些春日佳句值得一吟,如“春愁殊黯黯,芳草渐离离。” (《李裕州宅与张成庵词客言别》)“马穿芳草径,莺啭杏花村。” (《游柏谷寺途中作》)
       清辛丑进士阎必卓,长治人,著有《秋谷诗集》三卷。有《春游秋谷》二首。其一:秋谷乘春入,风柔气若熏。参差松貌古,斑驳石皴文。塔影浑摩汉,钟声半落云。琳宫开磴道,攀处翠微分。其二:忽怪轻寒逼,峰阴雪尚余。风吟摇鹤梦,云宿到僧居。望远增怀古,凌颠欲步虚。从来饶野兴,兹拟结衡庐。(录自《潞安诗钞·后编》卷一)同时代的长治老乡关其生亦有《暮春游塔岭》诗曰:寻春忽又逢春暮,相对东风莫怨嗟。翠鬣新沾连夜雨,画屏高接半天霞。歌乘豪兴山山响,酒渍诗肠字字嘉。当惜隙光留不住,英雄头上雪堆沙。(录自清乾隆《长治县志·艺文志》)角度不同,诗法相异,却不约而同地描绘了清时潞州的别样春色。
       稍后一些的长治李恒心曾有一首《莲花池书院》,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莲花池的美丽春光。长治莲花池可追溯到隋唐时代,时任潞州别驾的李隆基,赏恋莲花池莲花盛开的秀丽景色,常于此流连。康熙年间,莲花池建有“莲花池书院”。当时亭台楼阁林立,碧水清波、风景如画。现翻修重建,已成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是一座园林式游乐场所。清时春日的《莲花池书院》柳色清泉,花木绕堤,玉燕翻飞,锦鳞翔游。《潞安诗钞·后编》卷十二中载《莲花池书院》有诗为证: 
何处春光最可寻,莲池柳色雨中深。
观泉自有源头趣,倚槛宁同泽畔吟。
玉燕衔泥翻上下,锦鳞觅藕半浮沉。
绕堤花木多新种,谁许求棲借一林。
       清代著名女诗人席佩兰,是曾任清内阁中书席宝箴的孙女,原名蕊珠。其乃清朝著名诗人袁枚的女弟子。佩兰擅画兰,诗意天机清妙,袁枚女弟子中诗才最著,袁对其最为推许。有《长真阁诗稿》《傍杏楼调琴草》。席佩兰应该来过上党,对潞州也情有独钟。她离开时留有《南归日题上党郡署壁》四首传世,写的淒婉动情,春愁无限。其中一首写道:雨后梨花片片残,飞来如露湿阑干。一花一木寻常见,到得离时却耐看。(录自《长真阁集》卷一)
借雨后梨花抒心中别情,以春意衬离意,花木寻常,却难在别离时。读来天然情致,灵动缠绵,竟不住为其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慨!
       与席诗得异曲同工之妙亦有同时的管廷鹗。管廷鹗曾为山西学政,擅长文学,尤工古、近体诗。结集有《晋阳党门诸集》《凤山堂诗集》等。其《晋轺吟草》存有《潞安怀古》《党门即景》等诗,描写了潞州的春日景致。《潞安怀古》其中一首描绘:潞水桥边花满枝,潞王官外柳丝丝。朱门荆杞笙歌散,只有啼莺似昔时。《党门即景》其中一首吟咏:风暖党门花乱飞,麹尘淅淅糁人衣。潞州春酿家家熟,红杏枝头落酒旗。从诗中可以寻觅出清末时潞州春日丝丝杨柳,红杏酒旗,哢哢啼莺,春酿风味。
       千年的潞州,永远的春天。在湿润的春雨中,我们走过了千万个春色丽日,也感受着无限的春风诗意。这是一个充满了勃勃生机的良季佳日,红了桃花,绿了杨柳,绽放了牡丹,温暖着人间。潞州城的烟雨,温婉了悠悠岁月;百谷山的苍翠,惺忪了浓浓春意。我们荡漾在潞州春色的古韵诗意里,醉了流年,醉了心扉。潞州的春,美在绵绵春雨中诗深情长;春意的诗,美在淡淡云烟里花开莺飞。各位,读读古韵诗意里的潞州春色,若到潞州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