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2013-08-18 20:52:54)
标签:

夫妇故乡

长治县原村

清嘉庆青龙桥

高平市南诗村

清康熙援庆阁

分类: 忙里闲侃(杂感)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位于长治县贾掌乡原村的石拱桥,青石建造,宽约4米左右,跨度近30米,为石拱单孔结构。桥拱上方有石刻“青龙桥”三个大字,字迹端庄典雅。可惜已整修不复当年。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捐款石碣首“重修青龙桥石碣”及“郭宗汾捐钱捌千文”等字样)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捐款石碣末“嘉庆二十三年岁次庚辰三月”及“总理社首”等字样。嘉庆二十三年为公元1818年)

村民从新填平的沟壑中抢救出的石龟(应称赑屃bixi ,也称龟趺)与“青龙挢”碑额,古朴遒劲。上款有“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初三日”(为公元1688年)(隐现,落款有“道光四年四月十六”字样(为公元1824年)

(补记于2013年12月22日)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石桥两边整齐的青石护栏,经修缮已少有古时风貌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清朝嘉庆年间重修青龙桥的石碑,已字迹漫漶。桥拱上有铁铆用以连接固定桥孔内的条石,桥孔已经被泥土塞满,每逢夏季,大量山洪排泄不畅,导致桥基被冲毁达10余米。这座古桥原先与其北面的另一座古桥是‘兄弟俩’,但北面的古桥由于没有保护措施,现在已是片瓦不存。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如今这座古桥已被填沟掩埋黄土之下,难见天日(补记于2013年12月29日)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古桥两岸的古建筑群,富有上党古村独特的原始韵味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村小学旧时残留古庙,“人民礼堂”四个大字祖父残存的唯一手迹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村里西场院留存的旧二层楼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位于高平市北诗镇南诗村村东的二仙庙及援庆阁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援庆阁”石刻,此阁复建康熙乙亥年(1695年),现正修缮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此石刻疑为“驻液”二字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南诗村东修葺一新的池塘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边走边看:夫妇故乡惜遗存(长治县原村与高平市南诗村)
小院里盛开的月季花

【长治新闻】长治县原村一古代桥梁亟待保护

     2007年12月1日    来源:上党晚报 
  本报讯:曾经遍布我市城乡的古代石拱桥已经所剩无几。11月29日,记者在长治县贾掌乡原村发现一座古代石拱桥,虽然历经沧桑,但昔日的美丽却依稀可辨。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这一传统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29日上午,记者在长治县贾掌乡原村看到,这座石拱桥用青石建造,宽约4米左右,跨度近30米,为石拱单孔结构。古桥两边有整齐的青石护栏,连接着两岸的古建筑群,富有上党古村独特的原始韵味。桥拱上方有石刻“青龙桥”三个大字,字迹端庄典雅。在古桥西边的护栏上,有清朝嘉庆年间重修青龙桥的石碑。桥拱上有铁铆用以连接固定桥孔内的条石,桥孔已经被泥土塞满,每逢夏季,大量山洪排泄不畅,导致桥基被冲毁达10余米。村民郭先生告诉记者,桥孔拥塞是桥梁的致命隐患,“这座古桥原先与其北面的另一座古桥是‘兄弟俩’,但前些年,北面的古桥由于没有保护措施,现在已是片瓦不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古代桥梁的使用价值逐渐减弱后,当地村民往往不经意地向溪流里倾倒垃圾等杂物,从而导致河床抬高,大水一来,古桥危机四伏。许多村民都有过这样痛心疾首的记忆———一觉醒来,伴随自己长大的古桥不见了踪影,现场片瓦不存、踪影全无,连修复的可能也没有。由于长期缺乏资金维护和系统的保护规划,这座古桥梁面临天灾与人祸侵袭,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已出现扭曲变形甚至垮塌现象。
    一座造型别致优美的古建筑,代表着一种乡土文化,维系着故土的乡愁。村民们为这些令人魂牵梦萦的古代桥梁继续生存下去而担心,“不要让这些度过几百年风雨的老桥,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村民们希望集社会力量保护古桥,让这些几百年前就飞落在上党大地青山绿水间的“彩虹”,能长久地飞跨在我们的视野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