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高考作文:还是向孔子学习吧!

(2016-06-08 09:28:09)
标签:

杂谈

还是向孔子学习吧!
许辉

考得好就奖励,考不好就惩罚,这是我们许多人教育子女的常态。考得好就乖乖宝宝,考不好就喝斥训话,这是我们许多人对待子女的“惯例”。
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这样做当然是有道理的。
因为奖励孩子,是让孩子知道上进是正面价值,健康昂扬的社会就是上进的价值观占上风的社会。
而批评孩子,是让孩子明白下进是负面价值,一个人只有从小明白负面价值的危害,今后才能成为社会的中坚。
但社会实践告诉我们,有了图纸,并不能保证盖出令人满意的大楼;有了良好的动机,还需要有配套的建筑方法。
于是,“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这成为许多家长从教育实际中总结出来的道理。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罚也罚了,孩子的成绩却越来越差;孩子的士气却愈益低沉。不分青红皂白的惩罚并不能换来良好的效果。
中学时期的孩子心智仍处于成长脆弱期,稍有不慎,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甚至还有孩子叛逆严重,越是不加节制地惩罚他,他越是对立不配合,还可能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动机和效果之间愈加相悖。
鼓励孩子的进步,奖励孩子的努力,的确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确实能促进他们的正能量。
但仅仅鼓励的方法还不是最佳的方法。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特别强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强调适宜而为。
孔子的一个学生子路问老师,听到了一个好建议就要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弟,为什么听到了就要去实行呢?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问老师,听到了一个好建议就要去实行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要去做,一秒钟都不要耽搁。
孔子的第三个学生公西华很奇怪老师的回答,禁不住问老师,子路问这个问题您告诉他,你有父亲兄弟在,最好听听他们的建议;冉有问同样这个问题,您却叫他一秒钟都不要犹豫地去做;我很迷惑,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同一个问题,问的人不一样,我就给他不同的回答。因为子路性子急,做事欠考虑,所以在做事之前,最好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而冉有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遇事要果断,态度要坚决。如此这般,他们才能把各自的事情做好。
套用孔子的方法,我们或者可以这样说:对那些成绩好、自信多的同学,我们可以适当“多”批评一点,使他们成长更快;而对那些基础较差、自信心低的同学,我们可以多鼓励一些,使他们增强信心,逆袭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育子女的方法归纳为三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考得好就鼓励,考不好就打骂。这种方法最不可取。
第二个层面是鼓励为主,惩罚为辅。这种方法有所进步,但还不是因材施教、因异而异的好方法。
第三个层面就是孔子的方法,把握人性,掌握心理,因材施教,其乐无穷!
pi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