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明日报》:重新发现"淮文化"

(2015-07-23 07:46:49)
标签:

杂谈

《光明日报》:重新发现"淮文化"

 

                  重新发现“淮文化”

   ——许辉淮河文化系列散文的文化意义

                         陈 振 

 

2013年与2014年交汇之际,著名作家许辉的“单独”系列散文五卷本(《和自己的淮河单独在一起》、《和地球上的小麦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重磅推出,这是安徽散文创作界的盛事。五部散文随笔集,相当多的篇目都试图对淮河从物质、精神到文化进行实地探访或镜像重构,尤其是散文集《和自己的淮河单独在一起》荣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不仅享誉安徽,在全国也产生了相当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文化价值。

其一,清醒的淮文化勘探与弘扬意识。“单独”系列散文多数都和淮河文化相关,是许辉有意识、系统地对淮文化进行深度勘探与发掘的话语营构,是淮文化的“在”与“思”。许辉在一次访谈中坦言:“我对整个淮河流域都有一种很深的情结。以前在那儿生活,有几十年的感情,后来又读了很多有关淮河的书,基本上都不是很成系统的。我认为淮河流域的文化挖掘是非常不充分的……淮河流域我的概括是一条思想之河,孔孟老庄包括管仲,淮河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是产生思想哲学的地方,是影响世界的。所以我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上研究与思考,通过文学的形式提炼出来,对整个淮河流域的人文地理都很关注,这是我个人的兴趣。”许辉对淮河流域有着清醒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可以说,迄今为止,当代作家中,许辉对淮文化的知识占有得最多,情感投入得最深,感受思考得最远,历史迁延了解得最透,对淮河及其文化亲历性最广。许辉的淮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他有意识地引入其他地域文化参照系,譬如黄河流域出政权,长江流域出经济,徽州文化出商人。然而和这些地域文化的价值彰显相比较,淮河文化的历史意蕴与现实价值并没有得到现实弘扬。淮河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不仅在省内与徽文化、皖江文化相比较显得晦暗不彰,在全国范围内更是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许辉的散文对于淮文化的勘探与弘扬,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其二,亲历性的行走哲学和历史思考。许辉对“淮文化”的勘探与思考不是停留在书斋里查阅资料、皓首穷经,而是设身处地,用脚步去跋涉、去丈量,用心灵去感受、去倾听,“行走”是其独有的文化、历史与哲思的路径。他的系列淮河大散文就是这样且行且思考的结果。

池河、东淝河、窑河、濉河、涡河……百水归淮,淮河正是涵纳百川的气度与兼容并蓄的胸襟才能成就其地理上承接南北东西的交汇,农事上独具南北东西的过渡,文化上特有多种文化碰撞融合的异禀。散文《百川归淮》不是一般的地理或文化散文,平实的字里行间里具有大格局、大气象、大抱负。地理源头的寻踪,历史掌故的打捞,沿河物产的熟稔,风俗习惯的流变,人物命运的悲欢,许辉的淮河系列散文有大境界。肤浅者以为许辉酷爱旅游,这或许也没有错,但只是触及到最表层的腠理。许辉是行走哲学的践行者,他将亲历性作为个体意绪与整体存在之间的浪漫,个体认知与历史文化之间契合不可或缺的纽带。西淝河、颍河、润河、洪河、淠河、北淝河、汲河、史河、白露河……淮河支流每一条河的下游、尾闾、河口,许辉按图索骥,一路行走,一路追访,一路文字,一路情怀,淮河大散文《三河口》就是这样炼成的,任何书斋里的先验想象和浪漫虚构在这里自然无能为力。对许辉而言,淮文化的勘探与发掘,必须是亲历性、及物性的,否则他不会原谅自己。他的亲历性跋涉实际完成的是淮文化的存在性叩问与许辉自我的主体性建构,许辉的“行走”不仅是他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也成为其散文、随笔特有的审美性标签。

其三,个人性的文化认知与人文情怀。散文集《和自己的淮河单独在一起》确实不同凡响——“作家的眼光”、“文化学者的视野”、“地理学家的脚步”,凝聚成这部有份量的独特著作。无论眼光、视野还是脚步又都统一于许辉的个人视阈——“写作绝对是个人化的事儿”,作者一贯追求的就是“独立行走,独立思考,独立为人,独立看世界”的个性化理念。于是从他个人性的文化视角里,他审美地发现了淮文化的中庸思想。可以说这是对淮文化审美勘探中醉经当的概括或者说是最重要的“发现”。兼收并蓄,不走极端,顺其自然,儒道融汇,瞻前顾后,甚至模棱两可,都体现出淮文化深邃的中庸价值理念。中庸虽然源自儒家经典,但绝非儒家思想的专属。无论是儒文化的入世进取,还是道家文化的曳尾涂中,无论身在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在这里都能找到思想的归宿。淮河南北东西交汇的地理环境不一定就是淮文化生成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环境的形塑和历史影响也定然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许辉的个人性赋予了写作主体独立不依的思想品格,他的眼光不仅穿越历史,洞悉淮文化历史流变的来龙去脉,充分书写淮文化的时间性生存,也注重时空环境下,那些反时间性的恒常图景:麦月、槐月、季节风、小麦、露水,千年不变的习俗,以及淮文化里百姓固有的朴讷、憨直、中庸、平和。个人性的文化认知背后是许辉深广的人文情怀。淮河系列散文既有历史社会的宏大思索,但许辉更多关注普通的芸芸众生。我曾评价过许辉的人文情怀:“关注黄钟大吕、主流价值、显性文化之外的‘存在的细部与庸常’是作家真正人文情怀与审美精神的体现,作家的脚步、眼光和文字重新激活了一直‘沉默的在场者’,传达了对日常生活、存在的诗学理想,从而形成了对‘人性与生命的自觉肯定’”。正是这样的人文情怀构筑了许辉淮文化的历史认知与现实图景。

生于淮,长于淮,将来也将老于淮,许辉对淮河的用情之深难以言表。五部散文集把大部分的篇什给了淮河流域的生活与文化,许辉自觉用散文写作的方式承担了淮文化深度勘探与价值弘扬的历史使命。许辉在获得冰心散文奖后感言:“《和自己的淮河单独在一起》是一部以行走的方式展现淮河流域地理地物、风土民情、历史人文的散文集,这部散文集也是我打算以淮河流域为主题创作的一个散文系列的开篇。对我而言,淮河流域是我的精神宝库,它浩大渊深的内涵和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力汲取其中微不足道的点滴,充实我自己,也奉献给他人。”许辉的单独系列散文是通向淮河文化整体的一扇门,横向,能知道淮河文化的广度,纵向,能知道淮河文化的深度。许辉的为文、为人一直是低调的,但他的文学创作、文化实绩、艺术抱负就无法低调了。

 通信地址:合肥市黄山路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人文教研室   陈振华

 

《光明日报》:重新发现"淮文化"

 

《光明日报》:重新发现"淮文化"

 

《光明日报》:重新发现"淮文化"

 

《光明日报》:重新发现"淮文化"

 

《光明日报》:重新发现"淮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