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龚润枝: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2015-06-12 18:46:23)
标签:

杂谈

龚润枝: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评许辉的单独系列散文随笔集

                      龚 润 

 

许辉生长于江淮平原,淮水、麦穗在他记忆里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许辉初入文坛即以小说闻名,他的小说中就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及至散文创作,因散文随笔的随意性、包容性,他的乡土情结表达的更淋漓尽致,在2008年至2014年,许辉先后出版了他的五本单独系列散文随笔集:《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和地球上的小麦单独在一起》以及《和自己的淮河单独在一起》,文章虽多取材于江淮大地上的地域风俗,也间有大江南北的足迹,他以平和自如的笔调写他用脚丈量的土地、心头翻滚的思绪、麦月里的金色波浪、晨雾里的盈盈睫毛,他以独行的身影记录江淮大地上的庸常生活,向内探索自我生命情感的成长体验,向外追询自我在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定位,给我们展示了一段私人化的生命体验。

 

1.  

自我生命体验的地理书写

2.  

许辉的散文创作并不是一种回望式的,而是生命的亲历与延续,他用脚步丈量幼时记忆里及曾经想象里的江淮大地:访遍淮河的河口和支流,走近历史中的淮河渡口和麦月里丰收的农人,《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和《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是他对自我内心的自剖式呈现,《和自己的淮河单独在一起》和《和地球上的小麦单独在一起》是他对地域文化的追问式书写,《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是许辉携带着地域文化的记忆将自己放置于广阔天地中的放逐式表达,许辉的散文中飘荡着江淮大地上的耕读气息,对江淮平原的深刻记忆和热烈情感已经成为他思考的源头和诱因。

在许辉的单独系列的散文随笔集中,生命体验一直贯穿始终:问路、买菜秧、在淮河支流入口处吃一个苹果才返程等等,许辉在《淮水之珠》中介绍淮河河口上的南照镇时还介绍了自己的 “抢食”经历:“见到十字街口的中间,架着木柴大灶,一群人正热火朝天,买的买,卖的卖,煎油果子炸糖糕呢。心里的旧念和馋虫立马就被勾了出来,上前挤进去买了两根油条、两块糖糕,又找到一家早点店,要了一碗油茶,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1]p029久远的历史转换为热闹的“抢食”场景,历史的冷漠与生活的热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许辉不自觉地在追询历史的过程中复现生命的永恒追求——有热度地生活,这是许辉在走访地理形胜过程中的身体体验,除此之外,还有心理体验。

许辉后来一直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城市的喧嚣、快节奏让人也沾染了一些物化的气息,他在《6月的水面》里说:“我们总打算逃离都市的腌臜和烦躁,但也不可能完全投入条件简陋的乡村生活,……在这里,我的公共属性被暂时钝化了,我的感觉想法都是纯粹私人化的。”[2]p017他以自我的生命情思和乡野、淮水进行无声的对话,在他的笔下,动植物和人都处于一种“土生土长”的生命状态,它们的主体性是一致的,没有高下优劣之分,正是这种平等交互的心态,使许辉能够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汇在一朵小花或一团蜜蜂处,在《在小麦的原野里》中,许辉观察生长在深土壑边沿的小野花,感到非常惊异,因为土壑是临时挖出的,是随时会坍塌的,然而“时间对野花而言还是来得及的,就是在土岸崩溃之前野花们可以完成从冒芽出生、展枝孕苞、开花结籽的生命的全过程。它们确实在和时间赛跑。在我们无所事事、或虚掷光阴的那些时段,它们正在拼尽全力地和时间赛跑。”[2]p015许辉在欣赏自然风物、观察历史古迹的同时,试图从中寻找、发现生命的奥秘。

不管是许辉的身体体验的书写或是心理体验的书写,都带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的创作背景,他对看乡下麦收、寻访淮河渡口和支流、流连于村野之间的书写,都是基于一个江淮知识份子的视角和经验,许辉的亲历式书写使得他的散文超越历史与时空的限制,将历史文化给予人的集体记忆与现实生活中的生命体验相互交融,纵使是秦晋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和庄周垂钓的濮水,它们的杂草水虫、浓雾漫流都没有打上时光和距离的光晕,而是以鲜活的姿态展现于我们面前,许辉以新鲜生动的乡土人事风物为载体进行自我心灵的叩问与内审,是他独一无二的自我生命体验的地理书写方式。

 

1.  

建构地域文化身份

2.  

许辉的单独系列散文随笔集不仅仅是以浑厚的生命情思和浓郁的江淮风味进行自我生命体验的地理书写,他也试图在这份私人化书写中建构属于江淮知识份子的地域文化身份,许辉一直以“淮北佬”自居,江淮大地是他心灵上的归宿,他在《寻找小麦》里说:“我处在铺天盖地的即将黄熟喷香的小麦的覆盖之下,在我最近几年的踉跄生活之中,我还从未体验过如此心灵满足的极致感觉。”[2]p010乡土情感一直是由乡土经验和乡土记忆而来,许辉生长于江淮平原,小时候常常顶着骄阳穿行于村庄、稻田、河渠、池塘之间,偷桃子、挖果树、钓黄鳝是他幼时常有的娱乐活动,青年时期加入了知识青年下乡的大潮,许辉在《我在江淮大地上的老家》中回忆这一时期时说:“我还是喜欢农村,喜欢干农活,也喜欢太阳把自己晒得很黑,每天穿个裤头,赤着脚。”[6]p70这些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印记深深地埋藏在许辉的心底,他的血液里涌动着对土地、对麦穗最原始淳朴的热爱和亲昵,使他每次“初夏来临以后内心总是拱动得厉害。回想记忆中麦原涌起、小麦抽穗黄熟的情境,竟至无以寐。”[2]p020这般深厚的情感依赖,使得在孑然一身的城市生活中找不到归属感的许辉重新将视线放到乡村——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江淮平原。

江淮平原是一块具有古老的独特魅力的土地,经过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文化、汉代末年的建安文学、清末的桐城文化,以及近代的洋务文化与现代的五四文化等等,这些久远的历史文化一直传承于江淮人的生存记忆中,使得江淮文人一直有着强烈的地域归属感,许辉在游历江淮的地理形胜时,也常常回望历史,他在走访淮河支流濮水时就曾探讨庄周的取舍智慧:

“生还是死在这里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这种取舍找到一种合适的理由,找到一种保全颜面的流行观念或台阶,于是庄周降低了身份等级,把道德标准从自我实现的等次,降低为生理需求的等次,这样,庄周就解脱了,从物质到社会到精神,一股脑儿都解脱了。”[1]p029

许辉对庄周言行的重新阐释,是现代人对江淮地域历史文化的重新解读,虽然两千多年前的老庄文化在历史的淘洗中一直有众多的追随者,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当代的中国文化讲究与世界文化接轨而开始偏向普世文学,以集聚在一处为特色的地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许多知识份子迷惘于对自我的文化定位,可是许辉却保持清醒的认识,他清楚地意识到江淮平原是他的情感归属地,也是他创作灵感的源头,他说“我一直觉得江淮大地以及我自己创造的一块大地‘濉浍平原’的精气神,时常在胸中涌动,这也许就是我的一点点底气所在。”[6]p72对江淮平原的情感依赖,使得许辉不自觉地往返于江淮大地上,许辉在游历江淮的地理形胜时,也是在对江淮地域文化的源头进行考察与思索,并在这种考察与思索中自觉地建构江淮知识份子的地域文化身份。

许辉对地域文化的尝试性建构首先体现在对淮河地理和历史的梳理,他不仅用脚步一寸寸剖析这块土地,而且溯源脚步所至之处的历史印记,许辉试图深入江淮大地的肌理,理清它的纹路,在《和自己的淮河单独在一起》和《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中许辉记录了他对淮河河口、支流以及沿岸大镇的寻访,细细临摹了江淮大地的地理形胜和人物风俗,也追叙了江淮的历史典故及庄子、老子、三曹等文化名人的故事,许辉的单独系列散文随笔集可以说是一套极具江淮风味的地方志,也是许辉对自我地域文化意识的图景式复现。

对江淮人们庸常生活的记录也是许辉对地域文化尝试性建构的表现,他的游历属于一种无目的的行走,他在《到广阔的天地里去》说“还喜欢毫无目的地去远乡走走,也不做任何准备,也不给自己无端布置任务增加负担,也不提前购票。”[3]p011他期待在接近乡土庸常生活的过程中释放出自我生命的本性,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他听从内心的冲动循迹而来,到访的常常是一些边缘和底层的小镇,记录的也是沿途的偶遇,比如车厢中女孩子的哭泣、无忧无虑的流浪汉、寺庙里虔心跪拜的女子,在他的旅途中似乎遇到什么便是什么,然而正如他所说“你经验过一种经纬,就总能认识到自己的一种偏缺”,生命惟有处于无目的的状态,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它的面貌,他对江淮人们庸常生活的记录是对江淮大地沿袭下来的生活习俗的忠实临摹,也是对江淮民众精神状态的真实呈现。

许辉明确自己在大环境中的地域文化身份,他也试图在自我地域文化身份的确认与反思中为江淮知识份子建构一份可供溯源的地域文化身份认同感,他对江淮大地历史和地理的梳理以及对江淮民众生活习俗与生存状态的临摹都极易于唤醒江淮知识份子的乡土记忆,引起他们对江淮地域文化的归属感。

 

许辉,这位对江淮大地饱含深情的地之子,江淮大地赋予了他对生活丰富的情思与感悟,他对江淮文化的地域书写,是当代作家中的第一位,沿袭了现代散文大家台静农的江淮地域文化书写,继承了现代以来散文创作的大传统。许辉说:“我要严肃地行走在淮河流域,行走在大地上,完成生命的使命。执着就是一种创作,也是一种崇拜,还是一种激动,更是一种力量。”[1]001他潜心六载,流连于乡野淮水之间,以平实朴素、不惊不乍的笔调为江淮文化绘制了一份颇具特色的肖相。

 

龚润枝: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龚润枝: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龚润枝: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龚润枝: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龚润枝: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龚润枝: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龚润枝:许辉的地域文化书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