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和许辉先生在一起
2015-03-07
《中国作家》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俞胜先生来肥,使得我有机会与著名作家许辉先生在一起。其间,我特意问许先生,“您有一个系列‘和……在一起’,对吧!?”“是的。”许先生就是这样简洁地回答我。其实,对于这个系列的关注源于我最近在他博客里的发现:《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和地球上的小麦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淮河单独在一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我心里想着,这回,我是和许先生在一起了。
最早知道许先生还是因为俞胜。他在新华作家群里给我介绍过许先生。其后,我在安徽图书城偶然看到了有《许辉研究》。当时,我很是惊诧。翻开这部书,里面尽是一些文学研究者研究许先生文学创作及思想的论文。在当代,一个作家能够以文学鸣世已经很不错了,有众多的人去研究他,那不是件简单的事。
现在的许先生是安徽省作协的主席,但却平易近人,温文雅尔。你和他在一起,能直接感受到一个文学家所具有的特殊的文人气质。
我问许先生关于他曾经走访一些乡镇的事情。我说,像你这样几乎每个乡镇都走走的情况在文学界是很少见,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我,平时也喜欢到处走走,想去感受一下各地的风土人情,但是我却没有那样的机会,因为我没有那样的时间。我的旅行多与科研有关,我的写作也完全是业余的、娱乐性质的。许先生说,如果是在80年代的中后期,你去各地的乡镇,还是能看到一些保存完好的民风民俗的,但是现在鲜见了。哦,那个时候啊,我还是个高中生。许先生对我而言,应是个先行者。
其间,我们谈到了他第一次去肥西县丰乐镇的事情。他告诉我,那个时候的丰乐镇,有水陆码头,有小旅馆,有古色的街道。他特别提到了丰乐镇的那些小旅馆。那些曾经的小旅馆是什么样子啊,现在还有人记得吗?许先生告诉我,沿着丰乐河去往三河方向,两岸的河堤上还有很多十分耐看的民居。许先生说,他当时是坐着轮船在丰乐河上行走的。我告诉许先生,小时候我也那样坐过,那是一种能鸣笛,你可以站在轮船边沿看两岸风景的小船。当然,许先生的旅行是一个作家的行走,而我当时只是一个很小的孩童。许先生在说话的当刻,我能看到他是在徜徉一些美好的记忆。我静听着许先生的说话,已然感受到他的那种怀想的感觉,那是一种文化人内心的回忆,并且流露于谈笑间。我对许先生说,我就是肥西人,在丰乐中学读了初高中,他在丰乐镇曾经的走访就是我少时的记忆。在这一点上,虽然时隔很多年,但是今天我们一起说起来,还是有很多共鸣的。
我们还谈到了张治中旧居,有些感叹。
其时,许先生的夫人告诉我,她平时也喜欢写写画画。我开玩笑地说,你是在谁的身边啊!我们都笑了。文学,文学是什么呀,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就是做人心的事情的,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影响他人。我们现在知道鲁迅先生当年弃医从文,干的就是拯救蒙昧的事情,最后他做成了。而文学依然是伟大的,它的功能并没有因为时光的飞逝而淡化,只不过每个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不一样罢了。在今天,文学还在不停地呼唤着后来的人们,谁愿意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谁就是在拯人的灵魂。
我请许先生题了字。许先生的字很清秀,我回来后端详了许久。我在微信上传了许先生给我的题字以及我和他的合影。我告诉我的那些朋友们,今天,和许先生在一起聊天,这是一道文化的大餐。
安徽木渔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大)。安徽省作协会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