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辰博评论:“情”字当头的平和抒写
(2013-01-04 16:50:46)
标签:
任何文学形式的创作和表达都需要情感的参与杂谈 |
分类: 我的最新信息 |
“情”字当头的平和抒写
宋辰博
任何文学形式的创作和表达都需要情感的参与,散文随笔尤甚。一篇文学作品如果缺乏情感,那就会变得寡淡无味。我曾看过张中行老先生所做的《负暄琐话》,在其序言中吕冀平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人论世要具备三个条件:才、学、识……我感到还应该再加上一个,那就是‘情’——对人间的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情是一种动力。没有这种动力,即使是卓荦超群之士,他的才、学、识也将蒙上灰尘。”这句话不仅是对《负暄琐话》的评价,更是对整个散文随笔创作特点的一种概括。读过许辉的三本随笔散文集,我更加体会到文中情感的味道,这种味道是贯穿始终的,它们附着在一篇篇游记、心情杂感和读书笔记上。这三本散文随笔集的整体风格是平和冲淡的,其中的内容并不涉及宏大的题材,抽象的哲理,而是从微小处入手,以小见大,以自己的情感滋润着身边细小入微的人、事、景,使其内涵丰富起来。总之,我认为,这三部散文集的特点是“情”字当头的平和抒写。
平和冲淡是散文写作的一种风格,其实与其说这是作品的一种风格,还不如说这代表着作家本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许辉在自序中说到自己喜静,不正是与一种平和冲淡相吻合吗?这一特点在许辉《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写的都是每次出游时的所见所闻,贴近生活而且并无过多的修饰,将自己的感受寓于平实生活的抒写中,让人感觉更加真实,每每会感同身受。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他都在其中找到了定位,找到了情感的寄托。他说自己“农民的习性总是改不掉,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不但会有一种莫名的欢欣鼓舞,而且立刻会牵挂起家中的‘自留地’来”,可见他对土地的情感之深,在很多篇章中,他的这种感情就融化在对农村的人、事、景的描绘中了,从《霍邱叶集》、《黄桥》等篇章中都能看出。
以小见大是许辉散文集的另一大特色,在《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的自序中,许辉说自己写散文随笔时其实在说单口相声,即“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零七碎八都愿意成为笔下的材料”,这里的“零七碎八”的材料其实就是日常生活身边的点滴细节。往往一张相片,一声鸡啼,一群大鸟从天空飞过,一段荒废的老铁路等,都能引起他的思考并且用情感的因素将其放大,以至于引起读者的思考,虽然这还达不到微言大义的地步,但从这些美妙的文字中获得一些新奇的想法,这足以使读者开拓思路,并且感叹作家丰富的想象力。
许辉的这三部散文集在形式上是分开了,分别以三本书的形式出版,这样也许更有针对性,避免杂乱无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三部散文集内容上是相通的,合一的,因为它们都离不开作家情感的投入,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只是对象不同罢了,正如三部散文集的题目所说,无论是夜晚、脚步还是心情,它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和自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