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敏评论:与许辉面对面
(2013-01-03 17:28:13)
标签:
总觉得散文最能代表一个作家的内心杂谈 |
分类: 我的最新信息 |
与许辉面对面
——读许辉散文所感
邵敏
《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和自己的夜晚单独在一起》,许辉的这一系列散文都是和“自己”单独在一起,但是到了读者这里,便让读者拥有了纯粹而真实的许辉。慢悠悠地品味许辉的散文,有如受了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的浇灌,内心饱胀了向上的力量。可能因为共同扎根于江淮大地上,同时也深爱行走和阅读,我总能在许辉散文的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河堤、一棵柿子树、一本晦涩难读的翻译作品)找到共鸣。书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对存在的追问以及作者对生活细微的观察和豁达的态度都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收录在《和自己的心情在一起》中的散文篇幅都不长,一篇篇地单看,似乎觉察不出它们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可是两百多篇一起读下来,脑海中油然生出一幅幅画面:四季的色彩和脚步、翻晒的土地、城乡结合部的泥塘、枣树和楼房……那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甚至不会引起我们多少注意的事物,在许辉的散文中全都有了生命和亮丽的色彩。寥寥数笔勾画出的意境,或源于眼前的所见,或源于心中的所想,或源于回忆的沉淀,简单却又那么妥帖地贴近生活,平淡冲和下又有掩盖不住的对自然万物的热情。真诚、激情、向上,不能不说这样的散文基调大多得益于作者对地物风情的贴身体验。停不下来的行走、禁锢不住的把陌生变为熟悉的欲望,督促着许辉在书籍的海洋里徜徉、在大好河山间跋涉。
在许辉的散文里,人是和自然界的万物齐平的,人凌驾不了其他事物而只能参与。在浩瀚的书海里,理论上人是可以随意选择任何一本书籍的,但事实上,只有当人的情感与书中隐藏的情感达到共鸣时,才可以说是真正拥有了那一本书;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一花一草都独立而顽强地存在着,人只有用脚步去丈量后才能获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在这里,人的主导地位缺失了,或者说,是许辉故意磨灭了人在他散文中的主导地位,这恰是自然主义者们的追求!于是,在许辉的散文里,季节有着各自的性格,大雪是灵性的温床,枯叶也有自己的骨架……一切事物在许辉笔下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连融雪的土地都孕育着新生命,作为自然界中一员的人在面对生活时还有什么好惆怅的呢!
“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大致准确的定位:如果我们自我满足和快乐,我们的人生终将以欢天喜地而了结;如果我们时时忧愁,我们只能收获悲剧性的消沉结局。其实,我们能执掌自己的命运。”(《广场》)人,不是万物的主宰,但至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许,正是这样的人生定位和信念让许辉的散文张扬着强劲的、向上的生命力,如果每个人在和“自己单独在一起”的时候都能如此豁达,生活该将是怎样的一幅图景?行者无疆,思无涯,许辉的散文就是留给人这样的感慨。他在字里行间锤炼出生活的真谛,发掘平淡生活下可达到的更高境界,并且以散文为媒介,搭建起一座可让读者走进他内心世界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