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记者问:庄子的文章是在涡河边散步走出来的……

(2011-06-20 07:30:04)
标签:

分界线

淮河流域

淮北

分类: 我的最新信息

  

               庄子的文章是在涡河边散步走出来的

                                   ——淮北区域文化散谈

 

 

记者问:淮河和淮北是什么关系?

许辉答:所谓“淮北”,就是淮河以北。我们在中小学课本上就能看到,淮河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等等。这是书本上的说法。生活在淮河流域地区的人们,会有很切身的感受。其实更准确地说,淮河是中国东部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再往西,分界线就靠秦岭等地理单元来标识了。

记者问:这个分界线有什么意义?

许辉答:分界线这一概念,是上世纪初一些地理学家提出来的,也是当时的地理学家,根据那时和那时以前一个较长时期的地理和气象状况总结出来的。“分界线”是一个自然存在,人类有没有这个认识,它都是存在的,会有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和规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在上个世纪初,它是中国东部南北竹子生长的边界,自然界生长的竹子,到了淮河就不再往北生长了。再比如,淮河一线是高粱生长的分界线,北方的地理和气候适合高粱大面积生长,过了淮河,高粱的品质就会下降,产量也会大大降低,当然现在的生物技术会改变这种状况,会改变植物的品性。橘生淮北为枳也是同样的道理。提出分界线的概念,则是人类,或者说是中国地理学家的了不起的发现。据地理和气象学家的观测,随着地球的变暖,南北分界线已经大致北推到徐州——许昌一线了。

记者问:地理分界线的概念,对生活在当地的人来说,真有什么不同吗?

许辉答:有很大的不同。淮北的冬天冷风会刺骨,而淮南冬天的冷风就温和多了。淮北及其以北的江河湖海都有可能结冰,而淮南则一般不会。淮北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淮南除少量湿地外,不是丘陵就是低山区。我曾特意从河南淮河上游看到洪泽湖,这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河之隔,河北基本上是缎子般的平原,河南则基本是起伏的丘陵。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对农业生产、工业产业布局、政策制定,都有重要意义。

记者问:农业和饮食方面有何不同?

许辉答:黄淮平原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说黄淮平原不如说淮北平原更准确些,因为黄河从郑州附近开始,南岸就没有自然入河的支流了。冬小麦的主要生长区域是北纬35°线左右,所以到了淮南,冬小麦种植面积就会大大减少,水稻面积是第一位的,合肥在8000多年前就有了驯化后的水稻。饮食也会发生变化,南稻北麦,在中国东部基本是从淮河流域区分的。另外,象沿江和江南地区“饭稻羹鱼,火耕水耨”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淮北是不存在的。饮食是生活方式的基石,地理现象和饮食不同,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同。

记者问:这是地理决定论吗?

许辉答:不是。是地理影响论。人类的地域文化还会受到生物属性、社会属性、他种文化的影响。但地理对生物界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记者问:会带来性格和文化方面的不同?

许辉答:是的。比如生活在广阔平原上的人群,视界较开放,容纳性高,思维浑厚,较有战略眼光,在陆路时代与外界的交流也更充分一些。当然由于平原防守性差,人们的自卫、以攻为守或攻防兼备的意识会较强,从中国历史上看,也基本如此。另外,中国东部地区都处于季风区,但会因不同纬度、不同地物特征给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带来不同的品性。江南雨多而烂,人们学会并善于忍耐,在较狭小的空间里做细碎的活计。雨量向北方递减,人们可以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庄子的文章也许就是经常在涡河边散步走出来的。

记者问:淮北地区出了不少大家……

许辉答:是的。譬如出生于淮北颍上地区的管仲,他不仅是了不起的政治家、社会管理者,还是了不起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等名言,都是经典的社会学总结。如果把淮河流域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可以说,淮河流域是中国纪元前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摇篮,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淮河流域的水土哺育出来的杰出人物。老子和庄子生活在涡水流域,涡水从现在的怀远县注入淮河,孔子和孟子生活在泗水流域,泗水曾经是淮河中下游之间的一条主要支流。

记者问:老庄思想一度受到压抑……

许辉答:老庄思想没能成为华夏文化的主权思想或者主流思想,这与它的不可操作性和理想主义有关,也与当时族群的正统意识相关。春秋中期皖北大部还都是徐夷的地盘,在强势文化核心区看来,越远的地方越是“非我族类”,自然不受重视,甚至成为贬损的对象。例如关于黄河、“大好河山”,“河山壮丽”,大都是正面和颂扬的描述,而较远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的长江中下游,则多“江洋大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湖骗子”等负面描绘。孔孟老庄的这些思想和思想潮流、思维方式、思想方法都会给淮北留下深刻的价值烙印。当然,后来的多民族交融,情况就更复杂了。

记者问:多民族交融对淮北有什么影响?

许辉答:我国的军事历史基本上是北攻南守的,特别是太行山、豫西山区以东平原地区,成为华夏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地区。燕山以南的黄淮海平原一马平川,游牧民族以其快速机动部队很容易在平原地区走得更南,但是由于农业文明的迟滞作用,北方的游牧民族一般都会在淮河北岸戛然而止。我想,这不是淮河的天堑作用造成的,而是农业文明对游牧文明的抵销作用造成的:游牧文明的力量一般到淮河这里已经是强驽之末了,无法再向南进军,因此,两种力量只好“隔淮而居”。例如南北朝时期,如果发生了战争,多在淮泗之地,而淮河以南、江淮之间,成了南北朝的军事缓冲区,那里谁也不经营,谁也没有能力经营,成为”边荒“地区。淮北则与北方民族有了更多的交流,也成为传统“官话区”的一部分,方言的共性大于个性,当地人说话,虽然有点儿“口音”,但全国人民都能听得懂。

(答新浪网记者问)  

                                               2011616日合肥

   

 链接淮北佬许辉的小说博客://xuhui1017.blog.soh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