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民工城市社会价值自我实现 |
分类: 我的最新信息 |
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的压力和障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生存压力。这里主要指的是经济压力。农民工赤手空拳进入城市,一切都要从零做起,难度很大。
二、情感压力。这里指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情感:一方面,农民工离土离家,与家人、亲友、故土长期分离;另一方面,在陌生的城市环境中无法获得主流人群的平等对待和真诚尊重,对外来务工人员也是一种情感伤害。
三、文化压力。城市文化即城市的价值判断系统与生活方式,与乡村文化有差异。例如在乡村不请自来式的相互串门是一种必须的情感和信息交流联络方式,但在城市几乎不可实行;例如在稻田里赤脚裸腿随地吐痰都是正常的生产生活习惯,但在城市里就会遭遇尴尬。
四、归宿压力。农民选择进入城市就意味着远离乡村的根,就意味着放弃乡村的身份认同、简单但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和乡村的亲朋好友;但如果选择乡村,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则意味着放弃较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医疗保障、通畅的信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化解或解决以上压力或障碍,我认为,一靠立法和政策,二靠社会道德氛围。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通过立法或利用政策杠杆,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的户籍、养老、医疗、工资收入等生存和待遇问题,进一步就农民工的文化、技能培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城市观念,进一步采取措施形成尊重三农的城市道德氛围,很有必要!
对农民工自身而言,要一靠大环境,二靠自我实现。即要努力争取以下三大类的自我实现:一、成功实现(如经过努力成为企业家、成为老板);二、专业实现(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家,有一技之长);三、社会价值实现(如业余作家、报社通讯员,有农民工办起了打工博物馆,通过这种方式,成功体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张扬了打工文化,得到社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