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安徽语文“大阅读”小说写的究竟是啥

(2010-06-10 08:53:30)
标签:

洗碑

匠人

破院

王麻子

罗永才

传统文化

分类: 我的最新信息

 

 

安徽语文大阅读小说写的究竟是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8日 10:13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有点意外,甚至可以说措手不及。‘大阅读’答题花了我很多时间,因为对小说平常练习得不多。”昨天上午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们普遍反映“大阅读”的现代文小说有点难度。

     “大阅读”究竟讲了什么?4个题目该从何处着手答题?该阅读题的作者是我省作协常务副主席许辉,而他也是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小说家。昨天,通过记者的专访,他本人对试题进行了解答,考生们不妨参考参考。

  事先不知作品“入选”

  “之前我毫不知情,今天中午一位朋友的妹妹参加高考,告诉我后我才知道。”许辉在电话那头诚恳地说。如此看来,试卷的保密工作做得还真不错。

  许辉透露,高考试卷上的小说和原著相比,还做了改编和删节。“一些段落保留了,一些在起承转合处做了修改。”

  对于“入选”高考试题,许辉笑着说:“这说明小说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同时他表示并不意外,“之前上海大学的考研试题就用我的小说作为50分的考题。”

  小说原名叫《碑》

  试卷中的第13题是让考生给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那么许辉这篇小说的原名叫啥呢?

  “就一个字,《碑》。这个‘碑’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许辉说,一方面是有形的碑,也就是王麻子洗的碑;另一方面是无形的,是罗永才心中的碑,是他对妻儿深切的情感;第三层想表达的是人,这也是一座矗立在自然界中的碑,人有思想、有眼光,人是自然中最高级的生灵,有了人类这个世界才鲜活起来。

  展现天人合一的意境

  小说仅仅描述的是罗永才这个凡人所做的平常事么?如果不是,那又蕴藏怎样的寓意呢?

  “最想突出的还是文化的元素。”许辉解释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哲理很多都包含其中,考生如果能够抓住其中一点,也就差不多理解了。“比如,有个人与自然、与生死,包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小说中是平衡、和谐的;有对活着、对感情、对亲情一点一滴的感受;还有对大自然的尊崇,对生命轮回、生死因果关系的感悟。”

  在此立意之下,王石匠这一形象的最大特点也就是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性格。“万事万物皆有规律,人出生后经历年轻,最后衰老、走向死亡,这样的一种生死,王石匠是从容的、是了然于胸的,他的感情也是波澜不惊的,因为大自然是永恒的。”许辉解释说。

  不过,对于试题中要求考生分析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许辉指出在比较好发现的“烘托”之外,还有“对比”。一方面是活人为死人刻碑,另一方面,一些春天的气息也传递出生生不息的生命韧性。“万物复苏、蒸蒸日上,满眼的柔和、满眼的希望,这也恰是生命轮回的真谛。”(记者张沛)

 

 

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

 三、(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咸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苹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心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①洗碑:刻碑。

  1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链接“淮北佬许辉的小说博客”:http://xuhui1017.blog.soh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散文:绩溪
后一篇:短篇小说: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