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潘

(松潘漳黄公路民族文化墙)
太阳河国际大酒店的窗外就是山坡。山坡上蓝白醒目的藏式房顶冒着袅袅饮烟,几位穿藏服的男女偶尔忙碌地进出。更远处,一位着藏袍的女人,背一个比她人还大的背篓,在“回”字形的羊肠小道上,逐渐从3000米的高海拔上降下来(2800米,也还不算低)。
阳历三月这最后一个星期里,在雕有“大唐松州”很大汉字的牌坊东西南北,半坡以上的山岭(当地称为“高半山”)堆积着夜晚新降的白雪,但它们似乎已经难以留存,在十小时之内,大概就能消融尽净。松州古城各家的牛杂都十分可口啊(如果添加足够分量胡椒的话)。所有酒店脸庞圆圆、肤色深红的藏、羌、回族女服务员也都能即时地引吭高歌,韵味宽广,悠扬浓郁,就象她们一直站在高原的草原上游牧放歌一样(藏族游牧,回族农耕,羌族半牧),她们总能在极短时间内回到祖先栖息的情境中。
牛羊的边缘文化气息贯穿了民族杂居的古城的始终。小巷里多见石木结构的藏居、羌舍。贴院墙而生的花椒树想必正在萌芽(稍远看不太清)。一对羌夫羌妇于坡石间的仄地散粪以便春播。幽静的清真北寺附近的柳树开始泛青。混黄奔跑着的岷江陡峭的高岸上,滋润的草地也象是要由枯转鲜了。我在松潘总睡眠时间减少的夜晚想象盘旋的山路是为有效地消化山地高差的问题。我想象由此往北的草地、沼泽,往西的山岭、高原,往东越来越多的华夏气象。我想像由九寨、黄龙而川主寺而松潘而茂县而汶川而成都,海拔愈走愈低,气温却愈走愈高,山川愈走愈稀,而平原却愈走愈宽。真是一个上地理课的好地方。当然,史册的松州军事上还是不可弃失的关隘,交通上则为志在必得的十字路口,民族上它是边缘交织的地带,风习上则诸味杂陈,百花齐放。真是丰富深郁啊!
2010年3月28日四川松潘

(3月下旬从松潘县太阳河大酒店南拍:桃花、山坡上的雪)

(与松潘县委宣传部赵琏云常务副部长在松潘县大姓乡云昌村<安徽情缘小区>村主任甲波周家)

(3月下旬在黄龙雪宝鼎)
链接“淮北佬许辉的小说博客”:http://xuhui1017.blog.sohu.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