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许辉:淮北平原的书写者

(2009-12-12 12:46:29)
标签:

乡村

麦田

挣不断的红丝线

淮北

分类: 我的最新信息

 

                              许辉:淮北平原的书写者

                                     朱育颖 

 

     在文艺皖军的方阵中,许辉是一位锋头正健的实力派作家。他在社会文化的转型与裂变中找到了自己书写的位置和切入点,其作品大都以淮北平原为背景,平实素朴,不惊不乍,以鲜活、饱满、不断生长的状态从容地面对当下文坛。

     许辉自称“淮北佬”,他家祖谱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自徽迁泗”。许辉出生在安徽蚌埠市,在宿州市长大,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灵璧县农村插队,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后调宿州市文联任《宿州文学》主编。1987年调合肥市文联《希望》杂志社当编辑,1997年调安徽省文联任《大时代文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安徽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作家。 1978年4月于《安徽文学》发表处女作组诗《田野散歌》。1982年于《人民文学》发表小说处女作《库库诺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曾获《上海文学》奖、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首届安徽文学奖等多种重要文学大奖。

     许辉和淮北平原有着一份独特的地缘,一根“挣不断的红丝线”扯拽着他,激活着他。淮北平原是一块具有独特魅力的古老的土地,处于地理的夹缝和历史的角落里,由淮河等河流冲击而成。淮河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大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载着“ 鼓钟将将,淮水扬扬”的诗句。淮河流域处于黄河与长江之间,不仅是中国南北方的气候过渡带,在历史上也是南来北往、各部族迁徙往来的舞台以及几大集团发生碰撞的地带。南北文化的交叉性、边缘性形成了底蕴丰富、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孕育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成就突出、风格各异的文学家和文学现象,如先秦的老庄及道家文化、中古的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等。地域文化对一个人性格、品质、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塑造起到很大的作用,淮北平原的人文精神蕴涵着“土”的宽广、豁达、质朴、平和,这种特质塑造了许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风貌,深得山水之灵秀。他对土地有一种特别的情感,经常到家乡、到淮河岸边走访父老乡亲,在“沙土河埂溜达”,“望天、望地、望滩、望水”,感受并吸纳这块土地的神力,“农耕文明的起源感再一次苏醒过来”。

     淮北平原储藏了许辉的青春记忆,他深深地植根于这片大地,从中汲取最有生命力的诗意,又深深地回报着养育自己的这片大地。许辉不仅希望写出淮北地域的特征、文化的特征,还企盼能从淮北大地绵延不绝的生活富矿中提炼出某种鲜明、独到、深刻的精神内涵,这成了他的一种文学追求。许辉所关注的是日常生活的细节和常态,而不是编织大起大落的传奇故事。关注现实,直面人生,是安徽作家的优良传统,既有陈登科、鲁彦周等老一辈作家精心耕耘于前,又有许辉等新一代作家发扬光大于后。作为一个安徽作家,许辉的文化之根早已深深植入淮北平原这块厚土,他的乡情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乡土观念,也不仅仅是一种中国式的文人传统与姿态,而是有着一份“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的斩不断的血脉,有着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和感恩之心。他善于用历史的和地理的眼光来看淮北大地,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历史人文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自觉开掘“淮河文化”的积淀在现实生活中表现。

      淮北乡村不仅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空间、生态空间,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在许辉的小说中,淮北乡村成了写作之源,一种思索的美学对象,那里有他的“一亩三分地”。他把目光投注到底层社会和底层民众上,有了这份浓浓的人文情志,才使他在看取底层生活和“草根” 时多了一种开阔的文化视域和超脱的审美目光。土地在这里,不只是一个客观的呈现对象,而是和他自身情感混杂在一起的生存空间。中篇小说《焚烧的春天》在一望无际又有些空旷荒凉的大草甸子上写小瓦和国柱苦涩而炽热的爱情,写春风吹拂下的人性的温暖,写“乡下人进城”的脚步。《尘世》是许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再次凝眸那段曾被一代人视为“蹉跎岁月”的“过去时”,把作家“恒温窖藏”的一段青春记忆和内心情愫予以传达。文本的叙事建立在一个少年对青春期觉醒的回忆上,常人眼中充满阴谋与危机的政治事件与“尘世”普通人质朴而充满活力的感情生活交织在一起,乡村被作为寻常的生存环境被平易地打量着,“尘世”里隐藏着“生命发展的全部奥秘”。许辉写的是其感受到的生活,朴素而真实的回忆性叙述,唤起读者对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记忆,展现了淮北乡村中长期被遮蔽、被忽略的一面。《碑》是一部十分奇特的小说,貌似平淡的故事里包裹着耐人寻味的精神内核,用日常生活的重复性来揭示某种人生观念,值得探究和回味。

      长篇小说《王》源于许辉对“两千多年权力的血色更迭、民族的刀剑交合、文明的对撞博弈的敏感及点滴认识”,是他对历史、对时代、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的一个标志。这部小说从古老的《尚书》中取材,叙述商周时代的故事,由一段历史的切片,复活了整个历史,一方是对世事的操纵,一方是对生活的屈从。许辉笔下的帝王生活被泛化为普通的社会生活,这对热衷于“帝王情结”的小说创作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反拨。

      相对于乡村的田园、土地、河流、村庄等自然景物,城市主要以高楼、街道、车流等人为物件构成外部环境,它是由钢筋水泥建构起来的空间秩序,每一个城市都为它的书写者提供着经验和叙述。《没有结局的爱情》是一部都市言情小说,承继许辉一贯的风格,笔触细腻深入,以独到的视角书写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之旅与情感体验,对当代中国婚外恋现象进行了极具个性的描写和探讨,直抵人性深度和现实深度,把城市经验转化成有意味的形式,在城市叙事中仍然飘散着淮北乡村的某些气息。

      许辉的小说还和散文构成了一种亲密的互文关系,一脉相传。新近出版的《和自己的心情单独在一起》收录了200余篇随笔,试图用心灵独白的方式,表达自己徘徊往返于城乡之间的生命体验 ,对江淮大地从物质、精神到文化气息进行诗化的复制,以展示个人视野中的地域文明,书写作家所追求的日常生活方式及其对自然地理和农业文明的直觉感受、对现代文明的细致体会与理性判断。这本散文的风格依然和许辉的小说一样,营造着一种浑厚的写实氛围。许辉在回忆中故地重游,深情地眺望“荒原”中的那块“麦田”,乡村的文化景观有的是毛茸茸、原生态的鲜活,有的在思维的深层已被仔细打理和过滤提升。

     许辉是一位乐于在边缘处“漫游”的作家,极力保持一份远离尘嚣的心境,总是在不经意间摹写事物的微妙肌理,于慢条斯理的叙述中暗藏机锋,还尝试着接上“地气”,冷静的书写中渗透地域文化的濡染。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中文系)

 链接“淮北佬许辉的小说博客”:http://xuhui1017.blog.soh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