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泰:中国早期文明中“城市”的发展阶段(3)

(2012-06-01 19:13:53)
标签:

城市

罗泰

早期文明

中国考古学

文化

分类: 宏观史界

二、形成阶段:早期青铜时代的族邑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城市”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规模。位于河南郑州的商代前期都城,如果包括迄今尚未完全搞清的外城的话,面积逾13平方公里[1]。在其全盛期的公元前15世纪,它应当是世界上容纳人口最多的聚落点[2],其面积是日照两城镇和丹土面积总和的15倍多。它的内城面积达3平方公里多(图三-1),几乎是平粮台面积的百倍。像平粮台一样,这个城圈内也充斥着宫殿宗庙和贵族居所,但其巨大的规模则是前者所无法比拟的;遗憾的是,它们中的大部分都被后代建筑所压占[3]

 

罗泰:中国早期文明中“城市”的发展阶段(3)

图三  商代城址:1.郑州商城  2.三星堆遗址  3.盘龙城遗址  4.偃师商城

 

同时期规模相当的聚落见于相隔较远,但与商王国保持着松散联系的地方。例如三星堆,位于遥远的四川盆地,有大约3平方公里的围垣核心区,周围1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是人口密集的郊区[4](图三-2)。中等规模、带有围垣的区域中心也有发现,如长江中游的湖北黄陂盘龙城[5](图三-3),黄河北岸的山西垣曲[6]。由于这两处遗址都位于商王国的外围,说城墙的存在出于防卫的需要的观点大概不无道理。

  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围垣聚落中,迄今为止得到最全面的发掘的是河南偃师商城[7](图三-4)。其年代属商王朝前期,与郑州商城约略同时。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有宽约1617米的夯土墙,墙外还有67米宽的护城壕。聚落中最早的部分是位于遗址南部的长方形的小城,此后向北和东两个方向扩展成曲尺形的大城。已发现的五座城门和道路遗迹,表明城市布局具有接近磁北的方位观念。遗址南部三分之一的部分为十余处大型夯土基址群,其中三座又各有自己的围墙。最大的建筑是位于中部围垣(发掘者称为“宫城”)内西侧的2号基址,它在建筑规模最大时长度达90米。发掘表明,围垣区的北部有贵族建筑和可能是池苑类的遗存。大城内发现有制陶和冶铸作坊,以及其他手工业遗迹,其产品大概专门面向居住于此的贵族。这里也发现了若干墓葬。

最近的发掘资料表明偃师商城主要是一个贵族聚落,一个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居民似乎既有身份稍高的人,也有依附于贵族家庭的侍从和奴仆。平民应居于他处,其聚落还没有在考古学上得到确认。类似的情况可能也见于郑州商城,那里在中心城址以外巨大的外城区域内,也有重要的手工业制造活动的遗迹。

令人好奇的是,与我们观察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情况相似,一些中国青铜时代较大的聚落遗址,包括一些公认的主要国家的都城都不见城墙。一个早期的例子,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8](图四-1),它或许是中原地区一个成熟的王朝国家最早的都城,其距离偃师商城不足 10公里[9]。同样,位于河南安阳的晚商都城殷墟,大概是先秦时代中国最著名的考古遗址,已有80年的发掘史,与二里头一样,这里也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夯土城墙的证据[10] (图四-2)。相反,考古学家发现了面积广大的宗庙宫殿基址、居住区、作坊、祭祀遗址和墓地,它们散布于洹河两岸约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但看不出明显的布局形态[11]。另一个令人不解的情况是,中加合作进行的安阳地区聚落调查最近在洹河以北发现了一座大型的长方形城址[12],时代上恰好早于殷墟都城。防御上的需要似乎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偃师商城有城墙,而附近的二里头没有(除非是历史环境发生了改变,商作为来自东方的入侵者需要某种形式的军事防御,而此前生活在这一带的“夏”则不需要——但这只是一个姑妄听之的故事,考古学家应当避免谈及),以及为什么商在洹河北岸筑城而不在近旁的殷墟筑城。

 

罗泰:中国早期文明中“城市”的发展阶段(3)
图四  三代非围垣都邑:1.二里头  2.殷墟  3.周原


[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州商城外郭城的调查掘》,《考古》20043期,4050页。

[2] 叶斐(Norman Yoffee) 、李《王权与国家:比较考古学视野中的中国早期城市,载于荆志淳、唐际根、高岛谦一编《多维视域:商王朝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276290页。

[3] 相关考古报告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年~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1985-1992)》,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4] 陈德安《三星堆遗址》,《四川文物》19911期,63-66页;四川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博物馆、广汉县文化馆《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学报》,19872期,227-254页;赵殿增《近年巴蜀文化考古综述》,《四川文物: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1989年,3-10页。

[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

[6]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垣曲县博物馆《垣曲商城:1985-1986年度勘察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垣曲县博物馆《垣曲古城东关(黄河小浪底水库山西库区考古报告之二)》,科学出版社,2001年; Jim A. Railey, Neolithic to Early Bronze Age Sociopolitical Evolution in the Yuanqu Basin, North-Central ChinaPh. D. dissertation.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1999.

[7] 杜金鹏、王学荣主编《偃师商城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03-218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9] Sarah Allan, “Erlitou and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oward a New Paradigm,”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66.2(2007), pp. 461-496; 刘莉著,陈星灿等译《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文物出版社,2007年;Liu Li and Chen Xingcan, State Formation in Early China, London: Duckworth, 2003; Robert L. Thorp, “Erlitou and the Search for the Xia,” Early China 16(1991), pp. 1-38.

[10] Kwang-chih Chang,  Shang Civiliz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1] 杨锡璋、刘一曼《1980年以来殷墟发掘的主要收获》,《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73-181页。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的勘察与试掘》,《考古》20035期。

 

(《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收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