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窗:二里头文化研究中文文献目录(2011)

(2012-02-23 16:31:08)
标签:

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

夏商

考古

文献目录

文化

分类: 学史钩沉

近来未着意收集相关信息,想必缺漏多多,诚望补正。

 

一、资料部分

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研究中心、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运城盆地东部聚落考古调查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11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洛市博物馆:《商洛东龙山》,科学出版社,201112月。

赵海涛、许宏、陈国梁:《二里头遗址宫殿区20102011年度勘探与发掘新收获》,《中国文物报》2011114日。 

张松林、吴倩:《新郑望京楼发现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城址》,《中国文物报》 2011128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登封南洼20042006年二里头文化聚落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11年第6期。

董俊卿、干福熹、承焕生、胡永庆、程永建、柴中庆、周剑曙、顾冬红、赵虹霞:《河南境内出土早期玉器初步研究》,《华夏考古》2011年第3期。

雷生霖:《山西浊漳河流域出土七足陶瓮》,《中国文物报》201134

 

二、论著部分

赵志军:《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特点》,《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期。

彭小军:《古代指纹与陶工年龄分析——以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资料为例》,《南方文物》2011年第1期。

尚友萍:《关于王朝文化滞后于王朝建立理论的商榷》,《文物春秋》2011年第1期。

陈隆文:《夏族起源、活动区域与禹都阳城探索》,《殷都学刊》2011年第4期。

许宏:《二里头:开启华夏王朝文明篇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510日。

王青:《浅议二里头镶嵌龙形器的面部纹饰复原》,《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四十八期,2011年。

刘绪:《夏商文化分界与偃师西亳的若干问题》,《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四十八期,2011年。

魏继印:《也谈早期夏文化》,《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3期。

《新郑望京楼古城址考古发现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四十八期,2011年。

李维明:《二里头文化“手”形陶刻符浅谈》,《中国文物报》201178

赵春燕、李志鹏、袁靖、赵海涛、陈国梁、许宏:《二里头遗址出土动物来源初探——根据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考古》2011年第7期。

段天璟:《二里头文化时期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结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6期。

李宏飞:《二里头文化设防聚落的环壕传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6期。

赵海涛、陈国梁、许宏:《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国大遗址保护调研报告(一)》,科学出版社,2011年。

鲁晓珂、李伟东、罗宏杰、许宏、赵海涛:《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特殊陶器的科技研究》,《科技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11年。

廉海萍、谭德睿、郑光:《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考古学报》2011年第4期。

李德方、吴倩:《夏末商汤居亳与韦地同域说──议新郑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性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0期。

秦小丽:《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东部地区的地域间动态关系──以陶器资料分析为中心》,《考古一生──安志敏先生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11年。

高江涛:《陶寺遗址与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之比较研究》,《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

陈国梁:《二里头遗址出土小件文物漫谈》,《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

董俊卿、干福熹、承焕生、胡永庆、程永建、柴中庆、周剑曙、顾冬红、赵虹霞:《河南境内出土早期玉器初步研究》,《华夏考古》2011年第3期。

吕琪昌:《青铜爵与良渚陶鬶的关系再议》,《华夏考古》2011年第4期。

王震中:《夏商分界、夏文化分期及“夏文化”定义诸题新探》,《华夏考古》2011年第4期。

李宏飞:《铜器对早期中国社会变迁的作用试析》,《南方文物》2011年第4期。

陈钰:《试论马桥文化鸭形壶的来源与传播》,《南方文物》2011年第4期。

向桃初:《二里头文化向南方的传播》,《考古》2011年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