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原一千年:持续辉煌与都邑终结

(2011-04-30 07:13:38)
标签:

二里头

都邑

夏殷革命

王朝更替

青铜礼器

玉器

文化

分类: 中原一千年

二里头四期,其时间下限已接近公元前1500年。

作为二里头文化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下接更为辉煌的二里冈期商文化,此期的二里头想不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都难。

以往的一般认识是,二里头文化四期(至少是其晚段)的二里头遗址已出现衰落的迹象,1号宫殿基址已经废弃;偃师商城与二里头遗址的关系可大体用“一兴一废”来表述。因而,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幕改朝换代的悲喜剧——“夏殷革命”就是在这里上演的。

二里头都邑真的衰败甚至废弃于此期吗?是毁于敌手吗?作为都城的二里头终结于何时?近年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勘察发掘与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一阶段的遗存在遗址中心区分布相当密集,周围地区则较此前有所减少,但遗址规模并未缩小,已发掘的遗迹数量也与二里头文化三期相近。

同时,宫殿区仍延续使用,范围甚至有所扩大。1号、2号等多座始建于三期的夯土基址、宫城城墙及周围大路等重要遗存直到此期的偏晚阶段均未见遭遇毁灭性破坏的迹象。宫殿区范围此期遗存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三期。在宫殿区东部还发现了增筑于这一时期偏晚阶段的大型基址(6号基址等)和庭院围墙(许宏等 2008)。

中原一千年:持续辉煌与都邑终结中原一千年:持续辉煌与都邑终结
        (二里头二至四期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布局的演变

    见许宏等《关于二里头遗址的省思》《文物》2008年1期)


    在此期晚段,宫殿区以南的围垣作坊区又新建了一道大型夯土墙,夯筑质量远远高于宫城城墙。制造贵族奢侈品——青铜礼器和绿松石器的作坊一直延续使用至二里头文化四期。

这一时期,二里头墓葬所见青铜容器和玉器等礼器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第三期。据我们对二里头出土铜玉礼器的重新分析,属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的青铜容器只有爵一种,大型玉礼器只有圭和璋等;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最早的青铜兵器戈、戚(有学者认为是战斧)属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至于盉、斝、鼎等青铜容器,多孔玉刀、戈、璧戚等大型玉礼器,都是在二里头文化第四期才出现的(许宏等 2010)。

此外,形体较大、纹饰精美的陶器也屡有发现。

种种迹象表明,在一般认为已实现了王朝更替的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包括其晚段),这里的宫殿区仍在使用中,仍在兴建新的大型建筑工程,仍集中着大量的人口,存在着贵族群体和服务于贵族的手工业。它的繁荣程度并不逊色于第三期,在若干方面甚至较第三期有所发展。

因此,从考古学的层面上看,这一阶段的二里头遗址仍属都邑性质的大型聚落。即便在其间发生了王朝更替的历史事件,也并未导致这一都邑迅速而全面的衰败。相当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的二里头遗址,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遗址中罕见相当于二里冈下层文化晚段的遗存,表明二里头此时全面衰败,人烟稀少。

您可能要问,那么二里冈下层文化早段呢?我们认为二里头文化的下限应已进入这一时段。换言之,二里头文化第四期与二里冈下层文化至少有一段时间是共存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