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考古第一人”——邹衡》 2006年01月12日10:11:19 来源:央视国际
解说:周公庙遗址究竟是不是周王陵?周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繁荣昌盛的时期,中国传统的礼乐制度以至学术文化就是在那个时候定型奠基的,并直接影响了孔孟儒家学说的形成。周王陵墓的发现将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源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此,中国考古界寻找了半个多世纪。
主持人:那您当时在现场,有没有……
邹衡:我可没做这个结论,我当时没有做这个结论。他们是非常的遗憾,我说那非常遗憾,我回答不了他们问我的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相信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
邹衡:我说我解决不了。我那个学生讲的过分了,他说找到了周朝的王陵,周朝的王陵我找到了,找到了那就不得了,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就一下子轰动得不得了,还没有解决问题,就轰动得全国都知道了,轰动得那么厉害,所以要我去也就是这个。
主持人:来真正地验证一下是不是。
邹衡:对不对。
主持人:对不对,那您当时得到结论了吗?
邹衡:没有,我得到的是否定结论。
主持人:否定结论?
邹衡:基本上是否定结论,尽管是否定结论,但是也很重要,跟那肯定的结论也差不了多少。
主持人:这怎么理解呢?
邹衡:我认为这个不是王陵,是什么呢?是周公。
解说: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家"之称,邹衡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断定这是周公墓,在考古界掀起轩然大波。
邹衡:这只是我一种推测,因为还没有发掘,发掘了以后,也不一定马上就知道。这种研究,说不定要过上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来研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问题。大体上是可以下的,根据现在的情况不太可能是王陵。你把它估计低一点,总是比你估得高一点,更科学、更可靠。
主持人: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有时候你要做出一个结论,做出一个让自己能够满意的结论,需要很长的时间。
邹衡:很长,很长的时间。
主持人:您下结论的时间最长,研究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花了多少年?
邹衡:也不是太长,最多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
主持人:二三十年时间您觉得不是太长。
邹衡:还不是太长。
主持人:二三十年基本上是您,如果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讲,就是一半的时间了。
邹衡:那就一半时间。作为一个考古学家,有的甚至一辈子都做不出一个结论。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二三十年下一个结论已经是很幸运了。
邹衡:还不是太长。
主持人:已经算是幸运?
邹衡:很幸运的。
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6-01/12/content_4041895_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