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朝诞生传说地并无“王朝气象”

(2010-12-15 11:25:04)
标签:

龙山时代

二里头

前王朝时代

早期中国

夏王朝

杂谈

分类: 探索早期中国

我曾在不同的场合有过这样的表述:

按古代文献的说法,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王朝。一般认为,夏王朝始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

但在考古学上,那时仍属于“龙山时代”,在其后约200多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仍然处于邦国林立,战乱频仍的时代,各人类群团不相统属,筑城以自守,外来文化因素明显。显然,“逐鹿中原”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的阶段,看不出跨地域的社会整合的迹象。也就是说,至少在所谓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学上看不到与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在刚结束的“中原地区古城、古都与古国学术研讨会”(郑州)上,我仍然继续阐发这一看法。学者个人持某种观点,在“双百”方针深入人心的时代,当然是再正常不过的。在政府和学术机构主导的公共宣传项目中,如何选择面向公众的表达方式,学者间也见仁见智。

2009年,接手了“早期中国”特展的首都博物馆,聘请张驰、杭侃、唐际根博士和本人参与展览内容设计。几个月间的数次切磋琢磨,我们确定了这个展览的主线:公元前35001500年这两千年间的“早期中国”,可以两大版块展示其社会复杂化的进程,即大致以公元前1800年二里头文化问世为界,之前是多元的“邦国之路”,之后为一体化的“王朝崛起”。

在陈展方案专家论证会上,数位资深学者在认可两大阶段划分的前提下,认为仍应以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为两大阶段的分界。

对此,我斗胆做了进一步的“答辩”,强调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确认这个展览究竟采用哪种“话语系统”,是传世文献的还是考古学的?如果是前者,我们要展出的是《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的偏早版本,展示各王的传承系谱,还可以有汉画像石中大禹治水等图像。但展览是要用文物来说话的,哪些材料能表现二里头诞生前的“王朝气象”,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龙山末期中原腹地城址和聚落群林立;煤山和王湾两个类型(有学者认为属于不同的文化)分峙于嵩山两侧,各具特色;王城岗和瓦店两个中心聚落(或都邑)共存于颍河中上游,没有学者认为二者为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在目前的考古材料中,还没有迹象表明在公元前20001800年之际,作为广域王权国家的夏王朝已经建立。

王朝诞生传说地并无“王朝气象”

 (刘莉《中国新石器时代:迈向早期国家之路》,文物出版社,2007年)

 

 王朝诞生传说地并无“王朝气象”

颍河中上游岩石资源与龙山遗址开发域(两个中心聚落分别为王城岗和瓦店)

(《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大象出版社,2007年)

 

最后,在淡化“王朝崛起”绝对年代的折衷思路下,《早期中国》展维持了以二里头为后一版块之开端的方案。

二里头崛起前的这200年,究竟是夏王朝早期,还是属“前王朝时代”,仍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