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夏商卷(11):郑州、偃师二商城的纠结

(2010-09-27 12:56:26)
标签:

郑州商城

偃师商城

夏商卷

中国考古学

学术史

杂谈

分类: 围观学界

众所周知,作为“郑亳说”和“西亳说”分别认定的最早的商都,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城头变幻大王旗”,两方都把自己认定的主都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

多卷本《中国考古学》丛书在策划之初,即强调它是研究性论著,不同于《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类综述性著作,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书。就已出版的四卷看,并非完全如此,但至少《夏商卷》是贯彻了这一要求的。

对此,本人曾评说道:“建构起完整体系的研究性著作,在观点统一、线索清楚的同时,也有采一说而抑制他说的局限性。在晚商以前的遗存尚缺乏内证性文字发现的状况下,对任何考古遗存所作历史学解释或复原的尝试,都具有推论的性质;所持观点都有待新的考古发现和深入研究去检验、校正和完善,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见本博《一部众力集成的总结之作(下))。

在夏商分界问题上,《夏商卷》采“偃师商城之始建为夏、商王朝交替界标说”,从对具体材料和章节布局的处理上,都可以看出其显然是以偃师商城为重的。

可能由于掌握材料详略有别,作者对本所负责发掘的都邑遗址一般介绍较详,如偃师商城遗址的分期图所占篇幅远远多于郑州商城的分期图,文字部分也相对丰满。前者10页多(174-184页),后者则不足4页(170-174页)。

第四章《商代早期的商文化》“早商文化的分期与年代”一节,介绍郑州商城在先,偃师商城在后,应是合适的。无论如何,郑州商城因其学术史上的“资历”和重要地位而更具经典性。但在其后对城址的介绍诸节中,偃师商城又排在了郑州商城之前。

学术观点历来只能是学者“个人本位”的,而不可能是以某一学术机构为本位的。关于郑州、偃师二商城的关系问题,本人的认识就与我的同事们不甚相同:

从考古学层面看,可以肯定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是大体同时的两座二里冈文化时期的都邑级遗址。

以最早的宫殿和宫城的营建为标志,两城始建年代接近,都约当二里冈下层一期。二者的兴盛期大体并存,或有交错。总体上看,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大体同时兴起,而后者的废弃时间要早于前者。

就遗存分布范围而言,郑州商城为25平方公里;偃师商城则基本上限于大城城垣(约2平方公里)以内。城址规模上,郑州商城在建城之初即建有3平方公里的内城和规模更大的外城(有学者分析其外城规模达13平方公里);偃师商城早期小城约0.81平方公里,后来扩建的大城约2平方公里。

郑州商城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出有青铜礼器的墓葬和青铜器窖藏坑,以及铸造青铜礼器的作坊;偃师商城则仅见有个别随葬少量青铜礼器的墓葬。

偃师商城几乎平地起建,城垣宽厚且有意设计出多处拐折,城门狭小,以及城内府库类建筑的设置,都显现出较浓厚的战备色彩;这与郑州商城的全面繁盛也形成较鲜明的对比。

总体上看,这两座城址在聚落层级上的差异是可以显见的;同时,其城市功能也很可能有较大的不同。

鉴于此,郑州商城为主都,偃师商城是军事色彩浓厚且具有仓储转运功能的次级中心或辅都的意见应是较为妥当的。

(见本博《都邑变迁与商代考古学的阶段划分》,

原刊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庆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华诞学术文集》,

文物出版社,2006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