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邵望平师就多学科合作寄语年轻学人

(2010-08-09 12:02:14)
标签:

考古学

多学科合作

贝类

邵望平

古代社会

信息

杂谈

分类: 妙文新贴

20世纪80年代,当我们找到了对口的专家并合作完成了对王因淡水蚌的鉴定研究之后就发现,不起眼的、小小的蚌壳竟是一片内容丰富、学问深厚的科学天地。

此前不仅考古界忽视了古遗址中贝类的研究价值,古生物学界同样也忽视了、甚至没有意识到考古学还能提供时空坐标如此可靠、成群的古代贝类标本。所以,王因贝类的多学科专业鉴定及研究对于考古学和古生物学来说无疑都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突破。

参与此项研究的收获远不止此。

在多学科合作的领域中,除去碳-14测年法之类的高科技应用于考古学、美国科学家对印第安人驯化野生玉米过程的研究等之外,我还想到 蔡莲珍教授已在中国考古学领域进行了碳-13测定古人食物类别的研究,中国也有对野生稻、早期稻作的考古学研究、用中子活化技术分析古陶瓷等。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曾联系过山东地矿部门,试图把物理探矿的仪器用于考古调查,因诸多原因作罢。

这一切给予我们一个重大启示:由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逝去的整个世界,包罗万象,因此可以进行研究的课题几乎涉及现有的自然科学各学科。各学科的研究分支之广、之细,研究手段之多,恐怕是我们这一代老去的考古学人所没能了解的。

对于新一代的考古学人来说,只要有心,必定会把发掘的收获成倍丰收。五步之内必有芳草。再不要因为墨守成规、知识贫乏,而把发掘应该得到的更多古代人类活动的信息丢失了!它们是一去不复返的。

当然科学是在不断的进步之中,用不着责怪我们老一代人把陶片刷得干干净净而失去了可以用于自然科学相关学科鉴定和研究的信息。我们希望当代的年轻学者要了解一些高新技术,至少是掌握多学科的信息,要“挖空心思”去做一个多学科合作研究复原古代社会全方位真实面貌的开拓者。

哪怕你所探索的只是大局中的“小事一桩”,成功的只是一小步,不论一大步,还是一小步,都是推动考古学前进的一步。

有心者、有志者、有智者的学人必将开拓考古学发展的新道路。

 

(邵望平:《王因丽蚌动物群发现的科学意义》,《考古学集刊》第18集,2010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