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早的中国17>徐旭生寻“夏墟”找到二里头

(2009-05-07 07:37:46)
标签:

中国

文明史

华夏

王朝

城市

都邑

考古

文化

原创

杂谈

分类: 最早的中国及其背后故事

说来有趣,中国考古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出于偶然的机遇,而不是按着既定的学术目的探查所得。然而,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却恰恰属于后者,它是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在踏查传说中的夏墟时发现的。

徐旭生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活跃于学界的著名古史学家,国学功底深厚,又兼有留学法国的背景,学术视野开阔。他的代表作《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初版于1943年,在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书在其后的数十年中多次重印。进入50年代,为从考古学上探索夏王朝,身为中国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的徐旭生,先把成书较早、可信度较高的上古文献中关于夏王朝都城和主要活动地域的记载加以排比梳理,指出最有可能找到夏文化遗存的有两个区域:“第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其附近……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水下游一带”。以此为线索,1959年夏,他以70多岁的高龄率队寻找“夏墟”,踏查了河南省登封、禹州、巩义、偃师等地的数处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就是这次调查中最重要的收获。徐旭生先生在调查报告中感叹道:“如果乡人所说不虚,那在当时实为一大都会”。

鉴于二里头遗址出土物丰富、面积广大,且位于史籍记载的商王朝的第一座都城“西亳”所在地,徐旭生认为该遗址“为商汤都城的可能性很不小”,于是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当年秋季,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分别进驻二里头遗址进行发掘,其后发掘工作由后者独立承担。

徐旭生凭传世文献“摸”到二里头,其中一个最大的启示是:文献中关于古史的传说并非全是无稽之谈;经过系统梳理考证的文献,可以作为我们探索中国早期文明的有益线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