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收藏的奇书_京剧艺术家徐兰沅9岁时手抄戏本
标签:
文化 |
分类: 古书中来 |
京剧艺术家徐兰沅9岁时手抄戏本
父亲一生爱书淘书,收藏了许多奇书,其中一本「捉放曹」「探庄射灯」「洪洋洞」「黄金台」合抄本。,就是一本奇书。这本极其撩草,白字不少的手抄戏本,抄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看了署名才知道是我国著名的京剧琴师徐兰沅儿时的手写,其时他只有九岁,只读过几个月的私塾,所以看来写字还没有上路,他自己40多年后看都觉得是个献丑的东西;他在这个手抄本后就写有这么一段话:
余幼而失学,曾在光绪25年入私学念书七八个月,因庚子变乱实无所学。按此本乃余27年开蒙学戏头四剧。花脸教师徐立裳,武生教师姚增禄。余在无意之中,心想学手写抄此剧本。可笑内中白字累累,甚难看,居然到现在未得损坏,固定叫余以其出丑也。可见落难很有关系。
这段自述不仅记录了徐兰沅的生活片断,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露丑的儿时文字还保留至后来。其实徐兰沅是一个刻骨学习的人,他后来从学许多京剧名家,成为我国著名的京剧琴师和场面技师,成为我国京剧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份他幼时献丑的抄本,恰恰印证了他奋斗的起点。
徐兰沅 原籍江苏省苏州吴县。生于北京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1977年1月8日去世,他是一位熟谙京剧的艺术家,曾被梨园界誉为“胡琴圣手”。他一生主要为谭鑫培、梅兰芳两位京剧艺术大师操琴。他为京剧音乐的革新与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徐兰沅先生8岁开始学戏,曾为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等老前辈配过戏。后又向姚增禄、徐立棠、吴连奎、吴顺仙、何薇仙及萧长华等名师请益,生、旦、净、丑各行当的戏都学了不少。但受嗓子条件限制,改学场面。
老虎2014_10_2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