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书看北京胡同一名的变迁

(2014-08-14 18:33:51)
标签:

房产

文化

分类: 古书中来

读古书看北京胡同一名的变迁

 

读古书看北京胡同一名的变迁

 

读古书看北京胡同一名的变迁
我从楼顶拍摄北京胡同存留的院落


 所有人都知道北京是胡同一名的发源地,但你知道它的起源和发展吗?查元代著作「析津志•街志」一书,中载:析津有"二十九衙通",析津是遼宋时对北京地区的称谓,称析津府。"衙通"即胡同的原名,随着北京的发展,城市居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居民居住区,就是形成的一处处小街居民区,这就是胡同的原型,但衙通的本来意思是有水井的小巷,衙通就是有水井相通的地方,说明当时水井是居民重要的生存基础。
  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主要大街的两侧都建立了居民居住的小胡同区,这时的胡同不在以水井为主要功能了,而主要是通往各家相同的街坊路了,所以明代至清代的古书中开始写作衚衕。注意这两字的偏旁是就是行走的路的象征,再以后至清末民国则简化为今天的胡同二字。据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平市公安局的统计,当时北平有街巷(胡同)四千八百七十一条。
  从胡同两字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人类居住发展的历史缩影,所以读古书认识历史是很有意思的事。


老虎2014_8_14  8-15补充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