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簠斋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拓技艺

(2014-04-08 17:26:06)
标签:

文化

分类: 家史

簠斋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拓技艺

 

簠斋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拓技艺

 

人们往往习惯称呼簠斋为我国的大收藏家。这固然不错,但是深入研究簠斋对我国金石学最大贡献,应该是他的研究成果,尤对古文字的辨识上,可谓先驱,他自己曾写道:“余於钟鼎文字不能识者百或有一二,又谓刀布文字不过一二。非钟鼎比也。今得三代古陶文字则不可识者甚多,且有正倒不能定者奇矣哉,,”这段话可以印证簠斋对金石古文字研究的功绩。

但是在我看来簠斋对我国金石学最大的贡献是,他将大量先秦青铜器物,古陶,古印上的文字和画面的精拓存世。为我们保存下中国大量古文物的真实面目,他继承我国古人的拓印拓片技术,发扬光大,创造出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拓技术,在那没有复印和照相技术的时代,清晰完整地将中国大量古文物的精致艺术,用棉纸保存了下来,至今人们对当初簠斋是如何把毛公鼎内腰壁上的文字,如此清晰的拓制下来,仍然感到不可思议。簠斋指导拓工拓印拓片时有严格的规定,包括清理被拓器物表面的要求,拓制用纸,用墨,力度,都规定的详详细细,在与友人通信中多次提及拓印技术的要点。他有专门文字论述他的拓印技艺,所以他所指导下的拓片几乎全是精品,无论是复杂的器物外观立体图,还是器物内外凸凹面上的文字图案,都完全保持了古器物的完整原貌。请看本文前的精拓北魏曹望禧造像,线条多麽精细,竟然拓的令人叫绝,即使用现代最好的摄影技术,恐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簠斋一生拓印了多少拓片,没有完整的统计数字,我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觉得至少有几千件吧,当时许多金石学家都收藏有他赠送的古器物拓片,如今国家图书馆将馆藏簠斋的金石拓片,分类编书问世,但仍有众多拓片留存民间,包括流亡日本等国。希望收藏者务必好好保存,那是中国的文化瑰宝。

 

 

老虎2014-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