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潍坊市博物馆田永德馆长寄赠纪念簠斋200年专辑
一百多年前的拓制技术保存了中国文物精华

今天收到一份快件,是山东潍坊市博物馆馆长田永德先生寄赠我的一部纪念簠斋的专辑_「金石千秋_纪念陈介祺诞辰二百周年藏品选」。书印制的非常精美,内中收录有潍坊市博物馆收藏的170件馆藏陈氏文物,除部分陈介祺和陈官俊等手迹外,大部分是陈介祺一生收藏的珍贵金石原拓片。
欣赏之余,我不禁想到,陈介祺藏品之富,研究之深,在金石领域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人,其最大的贡献是,将大量古金石器物真实地拓制成拓片留给了后代,在照相机和复印机尚未问世的时代,他带领拓工,精细而真实地还原两三千年前器物上的文字和图形,让很多人通过拓片得知稀少古文物上的详细信息,传承了中国古文化。拿毛公鼎来说,在鼎内壁上的497个文字,即使爬在实物边缘望里俯视看,也不会看清楚,而陈介祺却创造了精拓技术,将毛公鼎内的阴文文字清晰地拓印在纸上,让人一目了然。为传播中华文化立下了卓越功绩。特别是后来大量文物被弄到了国外,被日本人搞走的最多,这些国宝现在国人都已无法看到了,幸亏他生前将这些文物复制了下来,留给了我们,使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根基。
可以说陈介祺创造了中国特有的复制技术,它比现在的照相技术,复印技术,有独到之处,即使照相机的像素再高,也无法比拟拓片上看的清晰字迹,至于复印机根本无法在曲曲弯弯的不平器物面上复印,所以中国人创造的拓印技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复制技术之一。簠斋的拓印技术是有史以来最高超的。由于拓片的字迹黑白分明,克服了照相,复印无法辨清古文字迹的困难。使人们今天读起两三千年前的文字方便无几。
虽然拓片技术在中国早已存在,但无疑簠斋的拓印复制技术到了登峰造极地步。应该让这一保存古代金石拓印文物原貌的技术永远流传。
真心感谢山东潍坊市博物馆,为纪念陈介祺二百年诞辰而举办的展览会,遗憾的是因为我脱不开身,未能前往参观,看到这本精美的图册,翻看一页页图版,为潍坊市博物馆做的传承中华文化的壮举而钦佩,在当前社会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潮流中,这无疑是一股正能量的体现,相信会进一步激起研究宣扬陈介祺金石文化的氛围,感谢潍坊市博物馆,感谢田永德馆长!簠斋金石学永存!
老虎2013_11_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