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陈介祺自用印释读之_“簠斋藏古釿” 2013年09月23日
(2013-09-23 19:51:10)
标签:
转载 |
潍县郭氏谨按:余曾求证簠斋先生此印用于何处,亲见钤印于布、刀之蝉翼墨拓,乃钱币收藏所用也。印篆、金文、古币文诸典籍中,“化(货)”与“斤”之写法完全不同,尤其钱币收藏研究者应更清楚二者之区别。中华书局版《古币文编》系著名钱币学家、古文字学家张颔编纂,1986年5月1版、2010年10月第3次印刷,所载文字皆以出土实物为据,第32页到36页载“化(货)”字写法计105种,均见于齐刀、即墨刀、圜钱,“化(货)”字绝无此印之篆法;“斤”之写法见于第44页,出自大型空首布,即“釿”之省略写法,欲观全貌则见于第190页到193页,共载“釿”之写法50种,均见于空首布、方足布、尖足布,两相比较毫发毕见,写法完全等同于此印文之“斤”,洵为“斤”而非“化(货)”也!
东周时期,青铜铸币盛行,由农具铲演变而来之空首布分平肩、斜肩、耸肩三种形式。此类空首布文字与甲骨文有惊人相似之处,乃受殷商传统文化影响所致。这些空首布极薄,已不能作工具使用,所以空首毫无价值,新一代布币改空首为平首(首部平实),币文多有“釿”字,所以也称“釿布”。“釿”之原意指“斧”,据《说文》段注:“釿”与“鉏”相通,“鉏”即农具铲,“釿”也有铲义,空首布币文即有“釿”字;“釿”又与“銚”字相近,“銚”即农具“鎛”。“釿”字到后来逐渐成重量单位。釿布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等,二釿布的重量与一般空首布相似,战国中后期的小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都是半釿布,大型的方足、尖足、圆足布相当于一釿布。

加载中…